-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关系看庄子
从文、道关系看《庄子》
作者:梁淑婷 指导老师:彭玉平
【摘要】:“文”是文学层面的概念,“道”是哲学范畴的概念。《庄子》既是文学也是哲学,因此其文道关系自然非比其它相对单纯的文学作品,更不是传统的“文以明道”或“文以载道”所能概括的。本文认为,《庄子》以“道”为核心的哲学,翻来覆去不外乎论述虚无与实有的矛盾统一;作为文学作品,则无时无刻不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文”之内容与“道”之虚无,“文”之形式与“道”之实有,这两对关系中的双方原是有着许多契合之处的,这可以为理解《庄子》中一些具有悖论意味的文学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文,道;言,意;形式,内容;虚无,实有
[Abstract] Wen is a concep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while Dao is a concept of philosophy. Zhuang Zi is a combination of both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which, indeed, has a closer tie between Wen and Dao compared to other common literature works. In the authors opinion, Dao is the core of Zhuang Zis philosophy. It devotes all the chapters to discussing the contradiction and unification of Daos nihility and substance. Also, as a literature works,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nt and form from end to end.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is much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ent of literature and the nihility of Dao, as well as the form of literature and the substance of Dao. This may provide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comprehend certain paradox literary issues in Zhuang Zi.
[Key words] Wen Dao word meaning form content nihility reality
引言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周衰文弊,六义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知文体备于战国而始可与论后世之文。”①可见,先秦诸子的文学一如其纵横捭阖的思想,各具体貌,别有姿态。然诸子之本事不在文学,故而作品形式、创作技巧等问题向来乏人问津。对此道家更甚于儒家。徐复观先生说:“儒道两家,虽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但孔子是一开始便是有意识地以音乐艺术为人生修养之资,并作为人格完成的境界。因此,他不仅就音乐的自身以言音乐,并且也就音乐的自身以提出对音乐的要求,体认到音乐最高的意境。因而关于先秦儒家艺术精神的把握,便比较明显而容易。”②不仅是音乐,孔子对文学的阐述也远比老庄要直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朱熹韩愈未免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不依赖于存在
二、庄子之道的双重内涵
闻一多曾用十分精辟的语言来概括《庄子》:“一壁认定现实全是幻觉,是虚无,一壁以为那真正的虚无才是实有,《庄子》的议论,反来覆去,不外这两个观点”⒇,“即使你说现实是幻觉,幻觉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21。著名的 “庄周梦蝶”正是对这两句话的最佳诠释。“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无论庄周与蝴蝶谁实谁虚,但从存在的意义上讲,他们之间确实已经没有任何界限和区别了。庄子正是这样一个既深知“道”的虚幻不定,又深信“道”乃绝对实有的人。
(一)“道”之虚无
《庄子》曾这样形容“道”: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大宗师》)
鉴于老、庄的传承关系,我们再来关注《老子》对道的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比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