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a[文学]科学思想史第四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pptVIP

k6a[文学]科学思想史第四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6a[文学]科学思想史第四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史 韩连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Email:Hanlq@buaa.edu.cn 第四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要目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想背景 2、中国古代的技术(工艺) 3、中国古代的科学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衰落的原因 5、Discovery:《中国古代文明和四大发明》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想背景 中国地理的特点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地理环境的不同不仅限制了思想的内容,同时也限制了思想的方式。 古希腊:海洋国家。商业繁荣。精于计算。抽象数字。 中国:农业国家。轻视商业。儒道思想都表达了对农的渴望和灵感。 政治特点: 农业国家,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大一统的官僚化社会 不允许国家行政系统之外的独立机构的存在,没有自治性的中间阶层。 科举考试消耗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知识分子与国家结构联结在一起,而不是和专门的知识联结在一起。 汉语的特点 在创造科学名词的时候,西欧不仅可以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词根,而且还可以用阿拉伯文词根,中文则没有这样的资源可供利用。 中国的单音节表意文字比印欧拼音文字更能恰当地表达诡辩的逻辑原理的含义。因此,中国人从没有感到有整理思维方式的必要。 中国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得苏格拉底。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知识和德行统一而不可分。 中国哲学 VS.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特重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 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由此展开他们的教训、智慧、学问和修行。 西方哲学客体性,大体以“知识”为中心而展开。 逻辑、反省知识得知识论、本体论和宇宙论。 儒家 孔子 重理性,反对迷信和超自然形式的宗教。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谈自然界和对自然界的研究,集中注意力于人类社会。 研究“事”而不研究“物”。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子所四教:文、行、忠、信。” 对于科学的发展来说,唯理主义反而不如神秘主义更为有力。 荀子:宣传不可知论的唯理主义,否定神灵的存在 反对名家和墨家致力于探索科学的逻辑,主张技术的实际应用,否认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道家 道家思想的两个来源: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古代萨满(北部亚洲)和术士 “道”:宇宙运行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认为“道”是人类理性无法把握的。 自然主义:注重对自然的研究。 主张自然界的统一性和自发性。 “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果关系:“凡物之然也必有故。”(《吕氏春秋》) 变化观:“反者,道之动。” 宇宙生成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重视实验和体力劳动 神秘主义:各种方术。 炼丹术、炼气术、日疗术、导引术、房中术等。 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重要特点。 有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物学的源头。 没有对自然界的观察加以系统化。 迷恋经验主义,没有科学逻辑。 未实现方术和科学的分离。 西方科学与方术在17世纪分离。 墨家 道家偏重于生物学的变化,墨家偏重于物理学、机械和力学。 但与军事技术的目的结合太紧密。 演绎和归纳法。 “凡为所仿效者,即是取以为法者也。”(演绎) “推也者,以其所未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归纳) “如果墨家的逻辑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相融合,中国可能早已越过了科学的门槛。中国科学的悲剧就在于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名家 公孙龙 个别现象和普遍性质之间的关系:白马非马 惠施的悖论: “南方有穷而无穷。”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今日适越而昔来。” “飞鸟之景未曾动也。” 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 先秦名学在中国整个思想发展史上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发展成严整的逻辑和科学方法。 佛家 传入有关逻辑和认识论的思想,但未能大规模影响。 时空无限性、周期性灾变、生物变化(化身、转世)。 基本上无助于中国科学的发展。 法家 先秦的“法”:模仿 法家的“法”:法式和规范 重“礼”轻“法”。 中国人几乎丝毫不偏好法,尤其是成文法。 自然法帮助了欧洲科学的发展,因为自然法具有普遍性。中国用“礼”取代“自然法”。 从没有完善的人间法律到缺少自然法则的概念。 二、中国古代的技术(工艺) 成就辉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政府控制工业。采矿、制铁、盐业、丝绸、陶瓷、造纸、酿酒等。 凡有一技之长者,至少形式上都为政府工作。 宋代发行纸币。 水利建设:都江堰、大运河等。 制陶:宋明。国内国际的主要贸易商品,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纺织业:很早使用机械。1035年开始有纺车。 制铁技术:水力鼓风机、焦炭 建筑:长城、桥梁(590-602年间建造赵州桥)、塔、石窟、故宫。宋建筑师李诫编《营造法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