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抗旱能力现状及对策[管理资料].docVIP

京山县抗旱能力现状及对策[管理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山县抗旱能力现状及对策[管理资料]

京山县抗旱能力现状及对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水利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我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围绕做好民生水利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带着剖析我县抗旱能力现状及对策这个问题,深入乡镇、水库、农户进行了多方位实地调研。通过听情况、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详细了解和掌握了当前我县抗旱能力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今后如何提高我县抗旱能力进行了一些思考。 旱情与灾情调查 京山县1950-2007年旱情及旱灾损失调查表 年份 旱情发 生时间 (月) 受旱面积(千公顷) 受灾面积 (千公顷) 成灾面积 (千公顷) 绝收面积 (千公顷) 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因旱粮食 损失量 (万公斤)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人口 (万人) 大牲畜 (万头) 1950 3-4 6-7 38.29 8.29 1.5 2.3 0.35 0.067 75 395 1959 7-9 43.3 18 2.3 2.6 0.41 0.071 86 435 1960 4-5 14.3 6.7 1.2 1.7 0.28 0.052 90 447 1961 5-6 9-10 30.5 13.5 2.8 2.5 0.43 0.073 97 465 1966 7-10 23 12 2.1 1.2 0.27 0.05 108 558 1972 7-8 35 18 2.4 1.5 1.05 0.126 212 1058 1978 7-8 53 22 8.6 4 3.67 0.278 318 1546 1981 5-6 15 6.9 1.1 0.8 0.21 0.028 372 1829 1990 8-9 12.6 4.8 1 0.6 0.17 0.021 482 2108 1991 9-11 5.6 2.1 0.7 0.2 0.008 0.001 60 345 1992 4 9.8 4 0.6 0.15 0.097 0.012 528 2326 1993 4 3 2 0.5       10 68 1994 6 10.2 4.3 0.7 0.3 0.11 0.013 556 2450 1995 9-12 7.8 1.5 0.4       12 80 1996 4-5 8.5 3.5 1.2 0.06 0.09 0.002 30 130 1997 9-12 6.8 2.7 1.8 0.08 0.1 0.003 35 145 1998 9-12 5.3 2.2 1.3 0.05 0.07 0.001 28 120 1999 8-9 20.5 6.5 3.8 0.86 0.67 0.096 712 4678 2000 5 37 13.5 7.3 1.5 6.79 1.75 1298 7565 2001 5 40 23.3 11.8 2.6 8.36 2.69 2091 11096 2002 9-11 6.5 3.3 1.6 0.05 0.06 0.001 20 95 2003 5-6 24.6 7.8 4.6 0.9 0.98 0.11 523 3135 2004 9-11 5.8 3 0.7 0.06 0.01 0.001 30 135 2005 5-6 19.3 8.4 1.3 0.32 0.51 0.068 895 4980 2006 5-7 18.6 6.2 1.6 0.36 0.72 0.081 456 2864 2007 8-11 2.1 1.3 0.6       10 60 二、干旱规律与形势分析 1、旱灾成因分析 ⑴气候因素的影响。从我县的水文气象特征一节可知,降雨在年际、年内变化大,丰枯年降雨量之比在2.5~3.1之间;年内时程上分布不均, 在作物和人畜用水的高峰期,降雨又常以久旱和暴雨形式出现,形成干旱或洪涝灾害。气象的剧烈变化,既是干旱的主要因素,同时也给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带来极大的不便。 ⑵农业种植结构方面,我县是全省重点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全县水稻面积达68.5449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56%,在夏秋高温、高蒸发量季节,又多以需水量较大的水稻为主,从而增加了抗旱的风险性。 ⑶工程因素。在城镇供水方面:除石龙、钱场镇和我县城区生活供水是取自大中型水库外,其它镇供水主要依赖本地小型水库和小河流径流,无骨干水资源控制工程。在乡镇及农村供水方面:绝大多数利用本地小河沟、塘堰、和浅层地下水等。在农业用水方面主要依靠全县星罗棋布的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存在的问题一是水源工程类型比较单一,二是设施老化失修,三是灌区严重萎缩。从而降低了我县的抗旱能力。 ⑷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是人们对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认识不足,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水土资源的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