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6第四章 颅脑影像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颅脑影像解剖 知识回顾 四、脊柱的MRI解剖 (一)椎体 椎体主要由骨皮质、骨松质及其内骨髓组成; 边缘骨皮质呈低信号,MRI主要反映骨髓的信号,在T1WI呈较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 正常椎体内信号较均匀,随年龄增长骨髓内脂肪含量增多,T1WI呈局灶或弥漫高信号,而在T2WI呈中等高信号。 骨髓(marrow):红骨髓、黄骨髓 骨连结 1.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分不清髓核与纤维环;T2WI上髓核呈高信号,纤维环呈低信号。 2.关节软骨:T1WI及T2WI均呈中等信号; 3.韧带:均呈低信号,难以与骨皮质、椎间盘之外纤维环区分;(黄韧带T1WI及T2WI均呈中等信号,T2*呈较高信号; 青年人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高,随年龄增长,含水量逐渐减少,属于生理性改变。 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黄韧带:弹性纤维,T1WI及T2WI均呈中等信号,GRE呈较高信号 脊髓:T1WI及T2WI均呈中等信号,信号均匀; 脊髓被膜及腔隙 第四章 颅脑影像解剖 第一节 颅脑解剖概述 一、颅骨的构成与连接 1、颅脑是由顶、颞、额、筛、蝶、枕8块骨围成的一骨性颅腔; 2、颅骨分颅盖骨与颅底骨; 3、颅盖骨各骨间以骨缝相连; 冠状缝:额骨与顶骨间;矢状缝:两顶骨之间; 人字缝:顶枕骨之间; 鳞状缝:顶骨与颞部鳞部间 4、颅底从前向后借蝶骨嵴和岩骨嵴分为前、中、后颅窝; (2)颅中窝: 形似蝴蝶,有一个正中部和两个外侧部。 正中部为蝶骨体,体上面为蝶鞍,鞍中央凹陷为垂体窝,容纳垂体。蝶鞍两侧是海绵窦。 外侧部低凹,容纳脑的颞叶。在大、小翼之间为眶上裂。在大翼的跟部,从前向后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3)颅后窝 ? 前界为岩骨嵴,后界为枕横沟。窝底两侧容纳小脑半球。窝中央为枕骨大孔,其前方为平坦的斜坡。 ??? 颅后窝后壁的隆起为枕内隆凸,其两侧有枕横沟,并向前下续为乙状沟,为横窦和乙状窦的压迹。乙状沟的末端接颈静脉孔。 二、脑的构成及纤维联系 1、脑可分为大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 2、大脑高度发达;大脑纵裂分为左右两半;半球表面灰质称皮质,皮质下白质称髓质;髓质内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 脑内腔隙称脑室;大脑分额、颞、顶、枕、岛叶; 3、小脑幕将大脑与小脑分开; 4、脑沟、裂、脑回; 脑的纤维联系 1、可分为连合系、联络系、投射系; 2、连合系: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连合; 3、联络系:联系同侧半球皮质的纤维; 4、投射系:为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三、脑的被膜与硬脑膜窦 1、脑的外面有三层被膜: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2、硬脑膜:由两层纤维膜合成; 特殊结构:大脑镰、小脑幕、鞍膈; 大脑镰分隔两侧大脑半球; 小脑幕将颅腔分为幕上与幕下,前缘游离; 鞍膈形成蝶鞍的顶; 静脉窦:两层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分开,形成硬脑膜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等 3)由硬脑膜形成的静脉窦 3、蛛网膜: 蛛网膜与软膜间为蛛网膜下腔,内充脑脊液;有些部位较大,形成脑池; 4、软脑膜: 贴于脑回表面,随脑回深入脑沟裂内;突向脑室可形成脉络丛; 四、脑室脑池系统与脑脊液循环 1、脑室共有四个: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2、侧脑室在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分前角、体部、三角区、后角和颞角;借室间孔与三脑室相通; 3、三脑室:位于间脑之间,下借中脑导水管连四脑室; 4、四脑室位于小脑与脑干间,下连脊髓中央管;借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通蛛网膜下腔; 第二节 头颅X线解剖 一、正常成人头颅骨的X线表现 (一)颅顶部 1、颅骨板可分三层(6岁以下只有一层):外板、内板和夹于其中的板障,内、外板为骨密质,板障为骨松质,含红骨髓和静脉; 2、内、外板呈线样致密影,板障为其间密度稍低的层状结构; 3、颅骨厚度变异较大; 4、颅缝: 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鳞状缝等; 颅缝在外板呈锯齿状,在内板呈直线,故在X线上呈锯齿状透亮影,同时可见直线状阴影; 30岁以后颅缝闭合,X线上呈带动状高密度;亦可终生不闭合; 缝间骨:颅缝处有时可见多余的骨,称…,多见于儿童,具有锯齿状轮廓; 5、血管压迹 (1)脑膜中动脉压迹:最常见,呈线条状密度减低影,侧位片上见起于颅中窝,向上行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大而清楚,沿冠状缝稍后行至颅顶部,后支较小; (2)板障静脉压迹:最多见于顶骨,粗细不均,走行方向不一,常彼此吻合呈星芒状、网状排列; (3)静脉窦:有时可见,压迹大小不代表静脉窦的大小; (4)蛛网膜粒压迹: 系蛛网膜颗粒在颅骨内板上引起的压迹; X线表现为边缘锐利而略不规则的密度减低区;常位于额顶骨中线旁2cm内; 压迹的大小和深度因人而异,有时可穿过颅板而出现颅骨小的骨质缺损样改变; 偶尔可出现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