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轼“以禅解陶”(人大复印)
论苏轼“以禅解陶”
【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 题 号】J2【复印期号】2010年12期【原文出处】《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期第1~5页【英文标题】On Interpreting Tao Yuanming with Zen in Su Shi’s Works of Literature【作者简介】程磊,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程磊(1985-),男,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以禅解陶”是苏轼重塑陶渊明形象的最大特色,也是禅宗影响宋代士大夫人生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禅宗思想与慕陶情结的交融汇通基于其贬谪生涯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忧患,具有探寻生命本体的意义;又随其生命实践的历程逐步熔铸在学陶归耕的现实生活与和陶诗文的艺术创作当中。禅宗还在审美领域对苏轼发掘陶诗“平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 键 词】以禅解陶/陶渊明/苏轼/禅宗/平淡美EEUU8418566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0)06-0001-05????陶渊明其人其诗在宋初以前并未跻身文化主流,经过苏轼的揄扬发明才被推崇到前所未有的地步。苏轼不仅追和陶诗,还仰慕并实践其人格,其后和陶、拟陶、慕陶才蔚然成风,成为中国文人文化心理的一个典型情结,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自此奠定下来,并一直以“苏化的面目流传着”[1]。这种“苏化的面目”,具有典型的宋代儒、释(禅)、道三家思想融通的时代印痕,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一便是苏轼参用禅理对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传统形象进行解构和重塑。本文试探讨禅宗的生命哲学和美学思想对苏轼学陶和陶的影响,挖掘其审美化人生和平淡美艺术风格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一????苏轼对于禅宗及陶渊明的认知体会,是随着人生仕宦经历不断修正和深入的。“乌台诗案”以前的苏轼以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为主。慕陶只是以田园之思慰藉宦海浮沉,缺乏真正深入心灵的体验;习禅虽对人生幻灭感作深沉体悟,但更多以诗文悟禅机,以笔砚作佛事,借禅以排解宦途忧虑,摆脱人生烦恼,还远没有上升到思考生命本体的哲学高度。????二者的熔铸交融,实自黄州才开始,皆缘于贬谪生涯切身的生存忧患和深刻的精神困境。《黄州安国寺记》中说:“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洗心归佛是经历身心痛苦后的深刻反省,已不同于前期的借禅观心,而是上升到重寻价值根据的高度,开始对生命本体漫漫求索。其参禅所得便是涤荡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在精神上摆脱名利挂累,追求物我两忘、身心俱适的清净禅境。他借沐浴譬喻洗心云:“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安国寺浴》),意即本心觉悟,正如涤去身上尘土一样,外在的荣辱得失便不再是人生烦恼,精神也就得到解脱。求得心灵解放而非囿于形骸逃遁,这是苏轼洗心归佛的根本。????正是在这种心理机制下,学陶躬耕从解决身口困匮的实际需要出发,获得了情感上的直接体认,而不是之前的形神隔阂了。如《东坡八首》中,没有怨艾劳苦也没有自矜高逸,只是深沉地在劳动中体味生活本身,这比前人徒然以文字慕陶更具血肉联系。诗中有对大自然亲切细致的观察和对劳作勤苦的亲身体会,都是心灵与自然宇宙交融相参所得的真实感受,故王次公注云:“八篇皆田中乐易之语,如陶渊明。”[2]在陶渊明那里,躬耕劳作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是将自我融入自然,寻找道德体认和价值认同的一种方式,同饮酒赏菊一样,它本身即蕴含审美意义,苏轼显然是得其真味的。《东坡八首》虽然没有明显的禅悦风味,甚至也绝少庄玄气息,只有鲜活的现实体验,但这与苏轼黄州习禅的感悟是分不开的。????苏轼在黄州得与渊明“形神相亲”,然而一旦回归仕途,忧生畏祸之虑难免与治世报国之志冲突。由于时代原因,苏轼不可能决然归去,于是这种身为形役,欲归不得的无奈,促使其慕陶由托于形迹向拟其风神,更加注重心理感受转变,标志就是作于扬州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其特点是在醉酒中超越形体解脱精神,直接以心灵诉诸生活,体悟酒中禅趣:????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云何得一适,亦有如生时。????寸田无荆棘,佳处正在兹。????纵心与事往,所遇无复疑。????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其一)????所谓欲归不得,正为世事缠绵而已。陶尚能安于一个自足寓身的“自然”,退避现实政治,而苏轼要逃避的不是具体的世事纷争和政治系统,而是无处不在的人生空漠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处可逃的。惟其无处可逃,乃转于现实中寻求心灵的解脱。“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就饱含浓浓的禅意,它解除了形体限制而专求精神自得,最后达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的圆融境界。陶诗以庄子逍遥的精神阐明其抱素守贞的真意,是志隐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F 44-2015 消防头盔 XF 44-2015 消防头盔.pdf
- 2024-2025(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024秋部编新教材).pdf VIP
- T∕CNFIA 135-2022 即食拌饭干制品.docx VIP
- 报关员的年终工作总结.pptx
- 小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VIP
- T/CGCC 26-2018_食品用酒精保鲜剂.pdf VIP
- 工厂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说明书).doc VIP
-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pptx VIP
-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docx VIP
-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