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第七节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1828—1910) 与巴尔扎克一起被人们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 拯救穷途末路的贵族阶级,为他们寻找精神出路和有价值的社会生活方式,这是贯穿托尔斯泰全部创作的一根红线,他笔下带自传色彩的主人公几乎全部承担着精神探索的使命。 列夫·托尔斯泰墓 一、生平与创作 1828年出生于一个贵族伯爵家庭。两岁时母亲去世,九岁时父亲去世,由姑母监护长大。1844年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次年转到法律系。1847年,由于对学校教育不满,自动退学回到自己的世袭庄园。此后,他一面有计划地自学各种学科知识,一面亲理农事,并企图通过改革来缓解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但改革却因得不到农民的理解而失败。1851年随兄到高加索服军役,曾在克里米亚参加保卫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担任炮兵连长。1856年退役回家。 托尔斯泰从大学时代即已开始思想探索。他一生探索的中心是为贵族们寻找精神出路和有价值的社会生活方式。他的探索和俄国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并在其创作中得到了真诚的反映。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和《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小说描写尼考林卡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及其种种内心感受,反映了作家探求人生使命的开始。 1856年发表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小说带有自传性质,首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问题的探索。聂赫留道夫是一个探索者的形象,他身上反映了当时托尔斯泰思想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同情农民,另一方面又为贵族在精神上找不到出路而苦恼。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考察,依据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短篇小说《琉森》,表现了作者对19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怀疑、不满与批判,以及对真理和善等永恒道德原则的呼唤。 1863年,中篇小说《哥萨克》发表,这是他早期探索的总结。主人公奥列宁是一个带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作者通过他表达了自己对俄国社会问题和贵族出路问题的苦苦探索。小说的悲剧意义在于:贵族带着原有阶级根深蒂固的自私和教养,去走平民化道路是走不通的。 当现实生活否定了托尔斯泰的探索时,托尔斯泰则走向了历史,继续进行探索。1863—1869年写出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小说以1812年卫国战争的历史事实为核心,以保尔康斯基、别泰号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贵族家庭的纪事为情节线索,从战争与和平两个主要方面来着重探讨贵族的历史地位和出路,以及人民的历史作用和命运问题。托尔斯泰把安德烈和彼埃尔这两个贵族青年看作理想人物。在作者看来,无论是在他们身上还是在全军统帅库图佐夫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不仅力图接近人民,而且把人民看作是革新世界的根源和基础。正是这种与人民的内在密切联系,决定了他们和人民爱国主义运动的结合,形成“人民战争的大棒”“重重打击法国人,直到全部侵略者被消灭为止”。这就是托尔斯泰探索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俄国的前途就在于贵族和人民的合作。这是他贵族平民化理论的一个发展。 70年代,托尔斯泰进入了精神危机时期,这在其1873—1877年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有所反映。 80年代初,托尔斯泰公开弃绝了本阶级,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一切,同时也否定了官办教会,站到宗法制农民立场上。他潜心注释《圣经》,研读孔、孟、老子和佛教经典,用它们和基督教原始教义结合,创立了一套自己的学说,即托尔斯泰主义。他主张以福音书上的宽恕、顺从、博爱的精神,通过“道德自我完善”,使每一个人能找到“按上帝意志,为灵魂活着”这一精神归宿;用爱的宗教统摄人际关系,即以福音书上“勿抗恶”、“爱仇敌”等训诫来消灭社会罪恶,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使天、地、人三者浑然一体,永远沐浴于爱的宗教的光泽之下,进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复活》。 猛烈的批判精神与不遗余力的宗教道德说教构成了托尔斯泰晚期小说内容上的基本特征。 《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晚年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果。罗曼罗兰称之为“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 复活人的精神与批判社会现实构成了作品的两大主题。 托尔斯泰认为人是 “精神的人”与“动物的人”的统一体。受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的影响。 聂赫留道夫是作家过去作品一系列探索人物的总结,是一个“忏悔贵族”,具有自传性。其思想和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放纵情欲、走向堕落;从忏悔走向复活。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她的“复活”主要不是像聂赫留朵夫那样通过抛弃原有的贵族阶级固有的利己主义劣根性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纠正她在病态社会里所染上的恶习来完成的;主要不是通过认识恶的危害性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认识善的存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