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357-局方发挥.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药,医学,诊治,治疗,中医,西医,超声波,内科,外科,骨科,药理学,针灸

中医瑰宝苑 局方发挥 朱丹溪著       無或曰::仲景治傷寒,著三百一十三方。治雜病,著金匱要略。曰:二十有三門,歷代名 方,汗牛充棟,流傳至今,明效大驗,顯然耳目。今吾子致疑於局方無失,乃之謬妄乎。 予曰:醫之視病,問證已得病之情矣。然病者一身血氣有淺深,體段有上下,臟腑有內 外,時月有久近,形志有若樂,資稟有厚薄,能毒有可否,標本有先後,年有老弱,治有 五方,令有四時,某藥治某病,某經用某藥,孰為正治反治,孰為君臣佐使,合是數者, 計較分毫,議方治療,貴乎適中,今觀局方,別無病源,議論止於各方條述證候,繼以藥 石之分兩,脩製藥餌之法度,而又勉其多服常服久服,殊不知一方通治諸病。似乎立法簡 便,廣絡原野,冀獲一免,寧免許學士之誚乎。仲景諸方,實萬世醫門之規矩準繩也,後 之欲為方圓平直者,必於是而取則焉,然猶設為問難,藥作何應,處以何法。許學士亦 曰:我善讀仲景書而知其意,然未嘗全用其方。局方制作,將擬仲景耶。故不揣荒陋,敢 陳管見,儻蒙改而正諸實,為醫道之幸,今世所謂風病,大率與諸痿證混同論治,良由局 方多以治風之藥,通治諸痿也。古聖論風論痿,各有萹目,源流不同,治法亦異,不得不 辨,按風論,風者,百病之長,至其變化,乃為他病。又曰:善行數變。曰:因於露風。 曰:先受邪。曰:在腠理。曰:客。曰:入。曰:傷。曰:中。歷陳五臟,與胃之傷皆多 汗而惡風,其發明風邪,係外感之病,有臟腑內外虛實寒熱之不同,若是之明且盡也,別 無癱瘓,痿弱,卒中,不省,僵朴,喎斜,攣縮,眩暈,語澀,不語之文,新舊所錄,治 風之方,凡十道,且即至寶丹,靈寶丹。論之曰:治中風不語,治中風語澀,夫不語與語 澀,其可一例看乎?有失音不語,有舌強不語,有神昏不語,有口禁不語,有舌縱語澀, 有舌麻語澀,治大腸風祕,祕有風熱,有風虛,曾謂一方可通治乎?又曰:治口鼻血出。 夫口鼻出血,皆是陽盛陰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 歸經,豈可以輕揚飛竄之腦麝,佐之以燥悍之金石乎。又曰:治皮膚燥痒。經曰:諸痒為 虛,血不榮肌腠,所以痒也。當與滋補藥,以養陰血,血和肌潤,痒自不作,豈可以一十 七兩重之金石,佐以五兩重之腦麝香桂,而欲以一兩重之當歸和血,一升之童便活血,一 升之生地黃汁生血,夫枯槁之血果能和而生乎?果能潤澤肌肉之乾瘦乎?又曰:治難產死 胎,血脈不行,此血氣滯病也。又曰:治神昏恍惚,久在床枕,此血氣虛弱也。夫治血以 血藥,治虛以補藥,彼燥悍香竄之劑,固可以劫滯氣,果可以治血而補虛乎?潤體丸等三 十餘方,皆曰治諸風,治一切風,治一應風,治男子三十六種風,其為主治,甚為浩博, 且寒熱虛實,判然迥別,一方通治,果合經意乎?果能去病乎?龍虎丹,排風湯,俱係治 五臟風,而排風又曰風發,又似有內出之意,夫病既在五臟,道遠而所感深,一則用麻黃 三兩,以發其表,一則用腦麝六兩,以瀉其衛,而謂可以治臟病乎?借曰:在龍虎,則有 寒水石一斤以為鎮墜,在排風,則有白朮當歸以為補養,此殆與古人輔佐因用之意,合吁 臟病屬裏而用發表瀉衛之藥,寧不犯誅伐無過之戒乎?寧不助病邪而伐根本乎?骨碎補 丸,治肝腎風虛,乳香宣經丸,治體虛,換腿丸,治足三陰經虛,或因感風而虛,或因虛 而感風,既曰體虛,肝腎虛,足三陰經虛,病非輕小,理宜補養,而自然銅,半夏,葳靈 仙,荊芥,地龍,川楝,烏藥,防風,牽牛,靈脂,草烏,羌活,石南,天麻,南星,檳 榔等,疏通燥疾之藥,居補劑之太半,果可傷以補虛乎?七聖散之治風濕,流注活血。應 痛丸之治風濕客腎經,衛汗以散風,導水以行濕,仲景法也。觀其用藥,何者為散風,何 者謂行濕,吾不得而知也。三生飲之治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 及痰厥氣虛,大有神效。治外感以發散,仲景法也。治內以補養,東垣法也。誰能易之, 脈之沉伏浮盛,其寒熱表裏虛實之相遠,若水火然,似難同藥,痰厥因於寒,或能成功, 血氣虛者,何以收救。已上諸疑,特舉其顯者耳,若毫分縷析,更僕未可盡也。姑用寘之 忘言。 無或曰::吾子謂內經風論,主於外感,其用麻黃桂枝烏附輩,將以解風寒也。其用腦麝葳 靈仙黑牽牛輩,將以行凝滯也。子之言過矣。予應之曰:風病外感,善行數變,其病多實 少虛,發表行滯,有何不可,治風之外何為,又歷述神魂恍惚,起便須人,手足不隨,神 志昏憒,癱瘓嚲曳,手足筋衰,眩運倒仆,半身不遂,腳膝緩弱,四肢無力,顫掉拘攣, 不語語澀,諸痿等證,悉皆治之,攷諸痿論,肺熱葉焦,五臟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心氣 熱,生脈痿,故脛縱不任地。肝氣熱,生筋痿,故宗筋弛縱。脾氣熱,生肉痿,故痺而不 仁,腎氣熱,生骨痿,故足不任身。又曰:諸痿皆屬於上,謂之上者,皆病之本在

文档评论(0)

s132854581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