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人民万岁”!与游行群众呼喊的“毛主席万岁”相为呼应,响彻云霄。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永远都不要忘了人民。28年的革命战争,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数勇敢的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和保护,就没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 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人民如何界定? 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第二: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总结了抗日战争八年的历史经验和抗日解放区建设经验后,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 ——刘少奇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内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马克思明确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还未充分显示出来,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人们通过追求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1978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为1.2亿多人。2000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近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61%,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6.67%。我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有1000多万,大多数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也转化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000年,乡镇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9.14%,私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_ZZB 3785-2024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docx VIP
- [美的空调]2017美的中央空调设计选型手册(上).pdf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登记及随访表.docx
- 高考数学母题:三角函数.doc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 第29课 智能工具再体验 教案.docx VIP
- 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外研版】(三起)五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同步训练(含答案).pdf VIP
- 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5年版).docx VIP
- 人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 第29课 智能工具再体验 课件.pptx VIP
- 【抗战胜利80周年】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吾辈自强.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