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五单元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docxVIP

高一历史第五单元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第五单元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x2=60分)1.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2.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3.下列关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进程的事件,其中最早出现的事件是( ) A.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B.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报刊杂志C.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D.中国电视事业诞生4. 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5.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了生活节奏,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6. “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 B.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C.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7.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8.某男在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光阴老人带他来到1915年的旧上海,以下是他在梦中所见情景,在历史现实中是不可能产生的。( )A.自己竟然穿着长袍马褂 B.观赏了风格各异的各国建筑C.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外滩 D.在租界里“吃了一记洋火腿”9.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A.中山装 B.四合院 C.西装 D.花轿10.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11.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13.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D.禁绝外来事物14.)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15. 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 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16.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