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与友人别》课件04.ppt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风气开放,唐人出游很多,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离别诗。李白就有400多首。 唐人出行原因大致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饮酒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赏析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夕阳、日暮、酒(劝君更进一杯酒)、秋(“自古逢秋悲寂寥)。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写作背景:   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①淮(huá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季节。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春天里的 离别 依依惜别的深情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诗歌主题: 通过对诗人和友人握别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与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一字之师 你知道 吗? 成语故事: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一字之师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