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营销]第一讲、雾里看花说公债NEW.pptVIP

[经管营销]第一讲、雾里看花说公债NEW.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管营销]第一讲、雾里看花说公债NEW

浙江财经学院 《公债经济学》 浙江财经学院 公 债 经 济 学 Economics of Public Debt 主讲人:贺晖 从经济学的独特“视窗”,对公债这个横跨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复杂事物进行科学考察,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很有意义的学问或学科。 本课程力求全面、系统、有重点地探讨公债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日益繁杂的公债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进行的系统性分析,并着力阐释近十多年来公债领域出现的各种新政策、新观点和新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奢望这种努力能为解决现实的公债问题提供现成的方案,而只期望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公债问题,并为相关问题的剖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讨论平台。 基本要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法:过程与结果并重 联系方大纲 第一讲  雾中看花说公债 第二讲 公债理论的历史回顾与简要评述 第三讲 等价定理、资产效应与公债幻觉 第四章  公债挤出效应分析 第五章  公债负担、公债风险与公债危机 第六章 公债与经济稳定 第七讲 公债与经济增长:理论关联与经验分析 第九讲 外债的一般性分析 第十讲 近现代中国的外债分析 第十一讲  公债与战争 第十二讲 利用、控制、管理:外债三部曲 第一讲 雾中看花说公债     内容提要 现实世界中的公债活动扫描 为什么关注和重视公债问题 公债的概念与本质 公债的特征与种类 公债的产生与发展:从历史角度的透视 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整体框架 1. 现实世界中的公债活动扫描 从古代中国的一个公债案例说起 近现代时期中国的公债活动 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债活动 1.1 关于“债台高筑”的古代故事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我国古代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姬延(公元前314~前256) “欲发兵攻秦,而不能给车马之费”,“于是访国中有钱富民,借贷以为军资,与之立券,约以班师之日,将所得卤获,出息偿还。”但战败而归后,由于借富人之债太多无力偿还,债主逼急,于是避居高台之上,周人称为“逃债台”。于是,有后来“债台高筑”的成语。 《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即“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即债)于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其台曰逃责台。” 案例点评 1.2 近现代时期中国的公债活动 某种程度上,中国公债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 清代后期 总体上,清政府的外债政策可划分为禁止举借外国资本、允许谨慎借债以及依赖外债维持政权三个主要阶段。清政府的外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片面性和被动性。 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的封建复辟性质,决定了此时期的外债基本属于丧权辱国的外债,是其出卖国家主权、投靠帝国主义、镇压人民革命、进行军阀混战的历史见证。 建国以后 公债发行的谨小慎微到“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自豪,再到部分学者“债务规模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的担忧,这些变化表明:公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清代后期的债务活动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钱币相当长时期内流通于东亚及东南亚,“当时东至日本,南至南海诸国,多行使中国铜钱,俨然已取得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国力强盛时,外债对当时中国简直不知何物。 清政府宣布“开关”贸易,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广东洋行制度--即一切进出口都必须通过广东十三行,属于垄断对外贸易的封建官商,并拥有代政府征税和监管外商的职能。 由于政府侵占(采办贡品和交纳贡银)、封建官史的贪婪榨压、行商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境地,国内金融业不发达,不得不依赖外商贷款,忍受高利贷盘剥。 行欠属洋行商人个人欠下的巨额债务,似属私债。但洋行是垄断对外贸易并代理政府监管职能的官商,这种性质使行欠具的“官债”色彩。--“行欠”,先由十三行商人从“行用”(行业发展风险基金)中代偿,最后300万元(银元)在英国入侵者刺刀之下由清政府“赔偿(《南京条约》第五条)。从行欠的偿还来看,相当于“私债-准公债-公债”的转化过程。 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国库由战前盈余变成空空,“财用之不足,内外臣工人人忧虑”。为此,清政府加捐税,导致起义不断,政治统治风雨飘摇。清政府对各地方政府发布“就地筹饷”上谕,“以本省之钱锒,作本省之军需”。东南沿海诸省尝试以海关收入作抵押向外商借债。清政府面对地方政府借外债的心情是矛盾的,但态度是默许的。 外部入侵使得清朝海疆、陆疆同时告急。清政府围绕军需粮饷的举借外债问题展开大讨论。“洋债不宜多借…波斯等国皆因公债过重,致利权为他国所持,国势因此削弱,前车之鉴可以寒心”。左宗棠则认为 “借用洋款实于中国有益无损”。左打动了清政府,许其借洋债50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