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凌细胞四PP
第四章 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内膜。 生物膜(biomembrane, biological membrane)。单位膜(unit membrane),暗-亮-暗。 第一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糖类等。 (一)膜脂 约占膜的50%。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三种类型。都是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性质的分子。 1、磷脂 磷脂又可分为二类: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甘油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肌醇等。 2、胆固醇 胆固醇对加强膜的稳定性和调节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3、糖脂 膜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脂质体(liposome)。 (二)膜蛋白 约占膜的40%-50%。 膜蛋白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和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 1、外在膜蛋白 2、内在膜蛋白 也是双亲性分子。 跨膜蛋白。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来承担的。膜蛋白中有些是运输蛋白,有些是酶,有些是连接蛋白,还有些是受体等。 (三)膜糖类 约占膜的2%-10%。 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细胞质膜上所有的膜糖都位于质膜的外表面。 细胞外被(cell coat),糖萼(glycocalyx)。 二、生物膜的特性 膜的流动性和膜的不对称性。 (一)生物膜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是造成膜流动的主要因素。在生理条件下,膜脂多呈液晶态,温度下降到某一程度时,则变为晶态。晶态也可向液晶态转变。发生相态转变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膜脂由于成分的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相变温度。 1、膜脂分子的运动 (1)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 ①侧向移动 ②旋转运动 ③左右摆动 ④翻转运动 (2)膜本身的组成成分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①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 影响膜脂流动性最重要的因素是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即含双键的多少)。相变温度高低和流动性大小决定于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饱和的脂肪酸链呈直线形,故可排列紧密。不饱和脂肪酸链在双键处发生折屈,分子链呈弯曲状,彼此排列得较疏松。脂双分子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则相变温度越低,在此温度以上的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度 脂肪酸链的长度对相变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其原因是短链能减低脂肪酸链尾部的彼此相互作用,不易相互聚集紧密。 ③胆固醇的含量 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可提高膜脂的有序性,从而降低膜脂的流动性。 ④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 磷脂酰胆碱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高,相变温度低;鞘磷脂的脂肪酸饱和程度高,相变温度高。因而鞘磷脂含量高则流动性低。 ⑤膜蛋白 膜蛋白嵌入膜脂的疏水区,膜的粘度增加,因此膜脂结合膜蛋白会限制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子的运动 侧向运动和旋转。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二)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分布的不对称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 三、生物膜的分子结构膜型 (一)夹层学说 蛋白质-脂类-蛋白质。 (二)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暗-亮-暗。 两侧的暗带厚度约2nm,中间亮带厚度约3.5nm,整个膜的厚度约7.5nm。 (三)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两个主要特点:(1)镶嵌;(2)流动性。 (四)晶格镶嵌模型 (五)板块模型 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质膜不仅是细胞的一堵“墙”,更是细胞的“大门”。 物质经过质膜进出细胞的运输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一种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transport by vesicle formation)。 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旅游网站-数据库设计说明书.doc
- [计算机]方正I6080培训课件.pdf
- [计算机]智慧旅游—城市的风向标.ppt
- [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库目录的写入权限.doc
- [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图标.ppt
- [计算机]朗科F30、忆捷U903、威刚S102 usb30 16G U盘选择.doc
- [计算机]某某厂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目录 大纲.doc
- [计算机]校园网安全维护2.doc
- [计算机]欧式软包沙发建模教程详解.doc
- [计算机]武汉成熙规章制度.doc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发电机密封油系统.ppt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变压器1.ppt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国威WS824-208用户手册V10.pdf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多业务光网络交换平台.ppt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天正建筑8AutoCAD 2008基础教程18章.ppt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大学计算机基础03.ppt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尚乘教育苹果 iOS 开发培训课程 07 View Controllers.pdf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广东移动万花筒.ppt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张家界铁通宽带用户使用指导手册FTTH.doc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层3信令详解L3 messageA.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