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逍遥游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庄子逍遥游对传统美学的影响
庄子美学的核心是逍遥游之“道”,所以它关于“美”的理论都是从这个核心范畴派生出来的。郭沫若先生早就以诗人特有的敏锐性直感到,“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指庄子——引者)的影响之下发展的。”
“无”的美学观念
以“无”为美指的是,“道”即“无”,“无”即无限、大全,因此“道”之美就是大美、至美、全美。与“道”比较而言,一切有形有象、有端有涯,有生有死,以“有”为特征的事物的美都是有限的,是由“无”化育而生,是“无”的某一方面,因而不是“大美”、“至美”、“全美”。“无”的美学观揭示了一切有形可感的经验之美的局限性,指出最高的美应是无限的美。
《内篇?齐物论》记载昭氏善于鼓琴,但是当他用琴奏响乐曲时,此时的美也只能局限于此琴此曲,任何超出此琴此曲的美都无法表现。所以只有超越具体的琴、曲,才能于无声中去想象并体会一切乐器并旋律之美。庄子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否定了世俗所追求的至美至乐。庄子所说的“乐”,从审美对象角度看,具有 “无形”、“无声”、“无言”的特点;从审美主体角度看,具有不可感受的“无乐”特点。所谓“至乐无乐”,这“无”之中包含着“全”或“至”。以“无”为美的观念,自老庄发端,尤其经过魏晋玄学的风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实践和艺术欣赏创作中的美学追求,影响深广、源远流长。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人们常常在音乐中追求“无声”之美。陆机的《文赋》,王羲之的《兰亭序》都在高赞这种无声之美。范晔强调“弦外之音”《狱中与诸甥侄书》),而陶渊明弹琴更是“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司空图也极其推崇“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并以之其为“全美”之诗境。大诗人白居易也沉醉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琵琶演奏中。声音的静默恰恰唤起了人们对于声乐之美的无限遐思,从而使有限的美随着自由的想象延伸为无限。此即“无”的境界。
关于中国画乃至书法的“空白”之美,宗白华先生指出:“中国画是线条,线条之间就是空白。”“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也更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布白,要求‘计白当黑’。”这种“空白”也就是“无形”。绘画虽然是对客体的描绘,但是如果拘泥于客体之“象”,就无法创造出“精粹”之美,如果追求即有限形象之外的无限神韵。唐人所说的“象外”与谢赫更偏重强调形象之外无限神韵的“象外”不尽相同,唐人的“象外”在此基础上还包涵有限形象之外的无限形象。司空图《与极浦书》中指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此意。宋代画家郭熙深得此中之味,“无形”在此就体现为“以虚涵实”。此处所讲的“虚”也就是含纳着象外之无限之象、无限之神韵的空白。故清人提出绘画中的“空白”之美。与“无形之形”的线条、布局相呼应,中国古代绘画用色崇尚“无色之色” ,所谓“无色”就是指水墨之色,它最自然、最朴素、最原始,通于无限,化生众色,是其它所有颜色的“母色”,乃天下之至色。所以唐代出现水墨山水画种以后,很快就取代了之前的青绿山水,成为后世中国画的主流。凡上所举的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对“无”的审美境界的追求和具体呈现。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无限之美,然而园中景物终究是具体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一审美与现实的矛盾,古代造园家通过借景、隔景等手段,将无限之美藏于有限的景物中,使园林中有限的景色与园林四周自然的无限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古代造园家以“空”来营造园林中的窗,因为通过空其所“有”才能纳尽其“无”,才能从中获得无限众形之美,这就叫“虚而万景入”。然而,古代园林美学用想象来弥补有限,通过幽远而无限的想象来超越现实的束缚,从而在主观精神层面达到以小藏大、以有藏无、以有限藏无限的效果。对此,朱良志先生论述道:“园林则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家毫不讳言园林之小的特征……就是在这微小的天地中,中国园林艺术家要上天入地,挹神通人。一沤就是一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巍峨连绵,一亭就是昊昊天庭……‘小’是园的特点,沧浪’、‘蓬莱’等则是人们远的心意。壶公有天地,芥子纳须弥,这成了中国造园家的不言之秘。”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无”之美学观念的绝好展现与说明。
庄子明确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后,古代文学特别是诗学追求“言外之旨”、“无言”之美,成为的一种审美气象。中国古典美学“无言”之美的思想,虽不可说仅仅是庄子道家美学的产物,但无疑有庄子思想的血脉,是庄子美学的一部分。文学艺术是遣词造句的语言文字艺术,虽然要求字斟句酌的打磨凝练,但它并不拘泥于字句,而更看重字句带给人们的艺术想象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言外之境,即所谓的“无言”之美。它是要通过最精炼的语言文字传递出一个自由无限的宇宙。
当人们追求无声、无形、无言之美,崇尚象外之象、无言之美,以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史 必修五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ppt
- 普及职工书屋个人谈.doc
- 热轧带钢氧化层卷取与冷却过程中相变研究.pdf
- 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 金属学与热处理2011-2012-第5章 铁碳相图.ppt
- PEN简介.doc
- 人力资源管理修订版本.doc
- 社区论文.doc
- mpa考试大纲重点内容第六章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doc
- 创新社会管理 做好社区工作.doc
- 2025年天津市冷链物流基地配套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母婴护理会所专业化服务升级路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私立医院医美抗衰中心创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淡化海水在城市道路清洗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环卫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花西子针对户外运动妆容的可行性.docx
- 2025年上海市生物发电于秸秆炭化还田协同发电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天津市物造纸在可降解农用地膜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无人值守充电站智能运维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竹荪种植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