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与民法
* * * * * * 法律行為-權利之變動 法律事實 ?能發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稱為法律事實。如為了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而為之買賣、租賃等行為及出生、死亡、結婚、繼承等。 ?若不具法律意義的事實,則非民法討論之範疇。如睡眠、約會、作禮拜等。 意思通知 觀念通知 感情表示 法律事實 行為 其他 自然事件 自然狀態 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基礎) 準法律行為(非以意思表示為基礎) 事實行為(事實上動作) 債務不履行 侵權行為 合法行為 違法行為 法律行為、準法律行為、事實行為 第一 法律行為 以欲發生私法上效果之意思表示為要素之一種法律事實。如買賣、租賃、借貸等,如買方為了想擁有一輛機車的所有權而將此意思對外向賣方表達,雙方合意後,買方即可取得機車的所有權。 ?法律行為之法律效果由表意人自行決定,因此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是否健全即影響行為之效果。 什麼是法律行為? 每個人都會按自己的意思進行某些行為,但並非所有的行為都是具有法律意義的法律行為,例如,刷牙、睡覺。 法律行為: 指以意思表示為內容,而發生法律效果的行為 例如:兩人成立買賣契約。 但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或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或不依法定方式者均無效。(§71-73) 意思表示: 權利主體將自己的意思,以他人可以了解的方式表示出來,而能發生所預期的法律上效果的一種行為。 一個意思表示構成法律行為:寫遺囑 二個意思表示構成法律行為:訂立契約、結婚 1.意思通知-如:債權人的催告(229條)、相對人的催告(80條)、債權人的請求(129條Ⅱ) 2.觀念通知-如:總會召集(51條)、消滅時效中斷的承認(129條)、債權讓與之通知(297條)等。 3.情感表示-如:宥恕(416條Ⅱ、1053條、1145條Ⅱ)。 ?實務上,準法律行為原則上類推適用關於法律行為的規定。 第二 準法律行為 行為人內心有所表示,唯其法律效果由法律規定。不問行為人主觀的意思。又分三種 第三 事實行為 係因行為人的事實上動作,即可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行為人有無取得此種法律效果的意思在所不問。如無因管理(172條) 、無主物之先占(802條) 、埋藏物之發現(808條) 、遺失物之拾得等(803條)。 事實行為不以行為人內心的意思表示內容為必要,因此不適用關於意思表示的規定。故無行為能力人發現埋藏在地下的金幣,依808條也能取得其所有權。 法律行為之分類 (一)單獨行為:乃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為。如捐助行為(60條)、撤銷權的行使(88條)、無權處分的承認(118條)、契約之解除(254條)、債務的免除(343條)、拋棄(764條)等。 (二)契約行為:乃雙方當事人相對立的意思表示趨於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如買賣契約(345條)、贈與契約(406條)、租賃契約(421條)等。 (三)合同行為(共同行為):乃多數相同方向(平行)的意思表示趨於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如社團的決議(公司174條)、社團的設立(45條)等。 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要件 法律行為要件 一般 特別 當事人 意思表示 標的 一般 特別 要式行為:方式的具備(166條之一、422條、758條等) 要物行為:標的物之交付(464條之使用借貸等) 1.當事人-完全行為能力人 2.意思表示 3.標的 健全 一致 自由 合法(71條) 妥當(72、74條) 可能(246條) 確定(200、208條) 附條件、期限之行為(99條) 遺囑行為須自遺囑人死亡時生效(1199條) 無權代理(170條) 無權處分(118條) 成立要件 生效要件 意思表示 必備要件 不具備時,意思表示不成立。 意思表示之成立 客觀 主觀 1.行為意思 3.效果意思 外部表示行為:必備條件 不具備時,意思表示不成立。 2.表示意思 非必備要件 不具備時,意思表示成立,但類推適用意思表示錯誤。 非必備要件 不具備時,屬意思表示不一致。 意思表示之方法 意思表示之方法 明示:直接將效果意思表示於外。 單純沉默:單純不作為 原則上,不具意思表示意義。 例外,為意思表示 默示:由特定行為間接推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 如在自助餐取食或將汽車停入收費停車場。 約定 法定 視為不同意→(80條Ⅱ、170條Ⅱ、302條Ⅰ、386條) 視為同意→(387條) ↓ 意思表示之生效 意思表示之生效 無相對人:原則:於意思表示成立時立即生效。 例外:繼承之拋棄(1175條)、遺囑(1199條) 有相對人 對話 非對話 有受領能力:相對人了解時生效(94條) 無受領能力:法代人了解時生效(96條類推) 1.表示主義 2.發信主義 3.了解主義 4.到達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