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学教案培训资料医学中小学上课资料
第二节 菌种来源;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水平
的三个决定要素: ;一、菌种分离与筛选工作程序;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第三次平板分离;二、分离与筛选的设计要求;三、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杨尺蠖;? 其要领是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例如,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某些抑制剂。;五、利用固体平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方法之一);1、透明圈法;土壤经巴氏消毒,以减少不产芽孢的微生物;然后铺在pH8-9的琼脂培养基(含有均匀的不溶性蛋白质)表面;碱性蛋白酶产生菌能消化平板上的不溶性蛋白质,产生一透明圈。;? 分离某种产生有机酸的菌株时,也通常采用透明圈法初筛
? 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使平板呈混浊状,产酸菌能够把菌落周围的碳酸钙水解,形成清晰的透明圈;? 透明圈的大小不能完全作为选择高产菌的依据,因为在深层培养中的产酶单位与平板上圈的大小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
? 但作为初筛的手段是有意义的;2、变色圈法;;;3、生长圈法;4、抑菌圈法;;六、随机分离方法;七、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分离 ;1、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2、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生化诱导分析法(Biological induction analysis; BIA);3、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4、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第三节 菌种选育;菌种选育
应用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理论,用人工方法(或自然)造成变异,再经过筛选以得到人们所需菌种的过程 。;自然选育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有性、准性)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详后);一、自然选育;自然突变两种情况:
生产上所不希望的:菌种的衰退和生产质量下 降
对生产有益的: 生产性能提高;制备单孢子(单细胞)悬液
适当稀释
在固体平板上分离
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测定
经反复筛选以确定生产能力更高的菌株替代原来的菌株; 自然选育简单易行,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等目的。
自然选育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进展慢,很难使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 诱变育种;一)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1、出发菌株的选择;2、单细胞(或单??子)悬液制备;? 处理前,细胞应尽可能达到同步生长状态
? 细胞菌龄一般在对数期,;若在处理前细胞进行前培养,则变异率可大大提高。;3、诱变剂及使用剂量的选择;紫外线 (Uv);快中子;氮 芥;亚硝酸;亚硝基胍 (NTG); 剂 量; 处 理 方 法; 菌种;4、诱变处理后的后培养;A 不经液体后培养 B 经液体后培养;5、变异菌株的筛选; 在初筛过程中,一般采用观察初筛菌落在平板上的生理效应所呈现的变色圈、透明圈、生长圈或抑菌圈的大小来进行初步测定。; 部分微生物菌株经过诱变处理后,变异菌株的菌落形态与生理特性、生产性能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在初筛时加以利用。;复 筛 ; 第 一 轮:; 经诱变后,菌种的性能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如营养缺陷、抗性突变、形态变异、生长温度变异等,这些变异均可用各种方法筛选出来.;1、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影印培养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夹层培养法检出营养缺陷型; 点植法检出营养缺陷型;2、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筛选检出抗药性突变株可用梯度培养皿法;筛选抗噬菌体突变株;3、温度敏感突变型筛选;许可温度(permissive temperature)
保持原来正常性状的温度
限制性温度(restrictive temperature〉
非许可温度 (non-permissive temperature)
显现突变型性状的温度;原因:
? TS突变株的一种重要酶蛋白(例如 DNA 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在某种温度下呈现活性,而在另一种温度下却是钝化的。
? 原因是由于这些酶蛋白的肽链中更换了几个氨基酸,从而降低了原有的抗热性。
? TS突变株在代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核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酶的合成或功能由温度所控制
例如,有些大肠杆菌菌株可生长在 37 ℃下,但不能在 42 ℃生长; T4 噬菌体的几个突变株在 25 ℃下有感染力,而在 37 ℃下则失去感染力等。;菌悬液涂布在完全培养基上,置于许可温度下培养;; 在许可温度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非许可温度的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都不生长;;4、抗反馈调节突变株的筛选;通常抗反馈抑制和抗反馈阻遏突变株是通过
抗结构类似物突变的方法筛选出来的;5、组成型突变株的筛选; 例如 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诱导酶合成的物质,使组成型菌株处于选择优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