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应带给学生什么
语文课应带给学生什么?
-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可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
摘要: 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备课到授课的整个过程角度论述了语文课的本质。认为语文应当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历史、世界等,这是语文课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在培养这种素质的过程中,语文知识既是工具,又是课程的结果之一。语文课对于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语文课不应该讲求“小而全”。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个性”。
关键词: 鲁迅 语文课 审美 素质
(从儿童视角教这篇课文)
一
鲁迅的散文真是百读不厌,尤其是他的《朝花夕拾》。我喜欢的篇章之一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达到了几乎可以背诵的程度,所以,当我准备教初中的学生们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而真心与同事们备起课来的时候,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他们认为,或者说,教参上认为,这篇课文表现了鲁迅对于封建教育制度的痛恨,因为他在文中集中描写了百草园中儿童生活的欢娱,而在“三味书屋”中,他又表现了封建的私塾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对比,鲁迅的健笔直指封建教育制度本身,从而形成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这里的问题在于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又以怎样的心情去写这篇文章的,因为写作的目的是与作者的处境有着直接关系的,如果割裂了这些,而只注意文章本身,势必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误读。在教参中,没有任何一句谈到鲁迅写作时的狼狈:兄弟失和,政府通缉,不得已而南下厦门,但厦门也非净土,同事的排挤,使他每天孤独地坐在校图书馆的楼上,夜晚面对楼下熠熠闪光的鬼火,寂寞之感时时袭来,它必须找到心灵上的一点慰藉,许广平是心中所爱,但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中年人,他都要顾忌社会舆论,在婚姻上,五四这一代人可谓言论上的巨人,而行动上多是矮子,他们很难在行动上清除传统融在他们血液里的因子。《两地书》里的鲁迅是喜悦的,轻松的,甚至是幸福的,而同时,坐在楼上的鲁迅则彷徨又彷徨。此时的鲁迅,写作《旧事重提》,更主要的是要得到暂时的安慰与休息,回忆儿时的生活,正是寻求安慰的最好方式,尽管这种生活不一定多么美好,甚至有许多难以抹去的痛苦与伤害在其中,但一则时间的流逝会冲淡这些痛苦,二则回忆本身是一种咀嚼的过程,是理智的,也可以使自己冷静下来,暂时从现实的纷扰中挣脱。再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吗?百草园自不待言,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趣味无穷的,拜肥鹿被当作拜孔子,感到有趣的倒不是上学的鲁迅,而是写作时的鲁迅。再如,上课捣乱,做小动作,看老师陶醉的样子,有几个上过学的人对此没有深刻的印象?我想鲁迅在写作时是会会心一笑的,非说他在作怒目金刚式的批判,则与文章的情调不符,也与作者的叙述语调不符。当然作为评论者,你可以认为鲁迅是在批判,但这可能导致对文章的生活内涵的忽视。过去我们习惯于对文章做思想方面的解剖,而忘记了文章要表现的同样还有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感悟。生活当中当然有思想,但它的涵盖面要大于思想的。写文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论战,对于写作者来说,还有另一种意思,即它是作者感情的乃至生理的需要,如果再往深处说,写文章还具有一种沉思、整合自己生活、人格的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一层上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试想,为什么作者用戏虐的语调写他要到三味书屋去了,为什么要在结尾说到自己的同学,“怕已做到绅士了”,这些都是生活感触,不是儿童的,而是现实的鲁迅的感慨。
其次,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篇课文讲什么,按教参上的要求,有以下几个内容:1、作品的思想内容,2、景物描写方法,着眼于词汇的选择,3、语言方面的训练,包括生字、生词、修辞方法。具体的讲课方式大概是:分三课时,第一课时是解决字词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能顺畅的读下来,同时也要介绍一下鲁迅的生平、作品及对他的评价。第二课时,则是着重通过分段解决作品的中心思想问题。第三课时要讲一讲景物描写的方法,诸如景物的色彩, 句子的整齐,以及修辞方法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要求大家背诵。三节课满满当当,密不透风,可以说,从语言训练到作品理解,无一缺漏,学生也会感到内容很多。而在作业上,则是下大力气出“阅读分析”内容,自己出也好,现成的AB卷也成,出题或找题都不是难事。
但从备课到授课的过程看,条块分割的很厉害,似乎是把营养提出来,愤懑别类的注射进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学生也便没有品尝美味的艳福了。使人遗憾的是这种分解知识的方法不仅使美文被肢解的毫无美感可言,而且,语言本身也失去了自己的鲜活性,变成了一堆死的工具符号,文中的字词同字典当中的字词没有了区别,你可以这样说,这些语言,即使不通过这篇课文,也可以使同学们识认,记住并学会造句,把字词句等语言内容同文章分离开来的理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