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诸葛亮悲剧的主观因素
浙江师范大学
成人学历教育毕业论文
(2006级)
论文题目:浅论诸葛亮悲剧的主观因素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06级
学号:071101011056
姓名:韩春莲
指导教师:李 昌
撰写时间:2008.3
成绩:
提 纲
标题:浅论诸葛亮悲剧的主观因素
一、诸葛亮对三足鼎立后的形势判断不明
隆中晤对诸葛亮准确分析形势,并帮助刘备制定了合理的战略方针,使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初步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目标。三足鼎立后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姜维不顾曹魏强大难撼、孙吴反复难信、蜀汉百废待兴的形势,急功近利,强行北伐,严重消耗蜀汉实力,使蜀汉快速衰落,最先灭亡 。
二、诸葛亮在用人和培养人才方面失误严重
诸葛亮对人才的使用失误严重。赤壁之战时派关羽守华容道,导致关羽故意放纵曹操逃脱;用关羽守荆州,导致重要战略根据地的丧失。轻信并使用马谡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首次北伐劳而无功。猜忌、防备魏延,甚至拒绝魏延的合理化建议,最终逼得魏延走上反面。忽视人才的招纳及培养,使蜀汉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三、诸葛亮对自身才能估计过高
诸葛亮自己宣扬才智,并利用别人为自己做夸大宣传,使刘备甚至诸葛亮自己对自身才能估计过高。诸葛亮在三国纷争中的表现没有彰显出其个人的奇才大智。
浅论诸葛亮悲剧的主观因素
内容提要
诸葛亮在三足鼎立之前对形势判断较为准确,并帮助刘备制定了较为恰当的战略方针,使刘备实现了与曹、孙双方三分天下的初步政治理想。但三足鼎立后,由于多种因素,诸葛亮所在的蜀汉政权始终在三国纷争中处于劣势,不仅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相反,蜀汉政权却走上最先衰亡的道路。对诸葛亮而言,蜀汉政权的悲剧也就是其个人的人生悲剧。
诸葛亮人生悲剧的形成,固然有曹魏政治集团过于强大、蜀汉政治集团过于弱小等客观原因,但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是其人生悲剧乃至整个蜀汉政权悲剧的一大原因。诸葛亮悲剧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对三足鼎立后的形势判断不明;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方面存在明显失误;对自身才能估计过高。
关键词:诸葛亮 主观因素 形势 用人 才能
引 言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被认为是正义、忠诚、智慧等传统道德规范的化身,历来受到世人的普遍称颂和推崇。人们对诸葛亮辅佐蜀汉政权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和赞誉,对其本人及其所代表的蜀汉政权最终失败的悲剧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的诗句,正是诸葛亮悲剧的概括。
诸葛亮人生悲剧的形成,固然有曹魏政治集团过于强大、蜀汉政治集团过于弱小等客观原因,但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是其人生悲剧乃至整个蜀汉政权悲剧的一大原因。我们在品读《三国演义》、分析诸葛亮个人悲剧及整个蜀汉政权悲剧的成因之时,不仅要看到客观因素,更要看到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因素。本文试图从判断形势、人才使用及培养、个人才能三个方面,对诸葛亮自身的不足及失误进行分析,以便找出诸葛亮悲剧的主观因素。
一、诸葛亮对三足鼎立后的形势判断不明
应该说,在三顾茅庐的盛情下,出山辅佐刘备之初,诸葛亮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判断分析是较为准确的,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实现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初步战略目标。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诸葛亮对政治形势的判断却出现了明显失误,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错误的战略方针,最终导致了其个人人生悲剧乃至整个蜀汉政治集团的悲剧。
诸葛亮出山时的基本形势是:董卓、袁术、吕布、袁绍等几大割据势力已被剪除,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控制了较为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较为巩固的根据地,且自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并随时准备南征,以统一天下;而孙权承继父兄,占据了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且曹孙双方对处于长江中游的广阔而富庶的战略要地荆州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占取;而此时的刘备,兵微将寡,实力薄弱,在军阀混战中疲于奔命,无处容身。针对这一现状,诸葛亮在隆中晤对时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并为刘备制定了“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一战略方针(第38回)。
由于坚持了诸葛亮这一正确的战略方针,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取得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并相继占领了荆襄以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相对巩固的根据地。并进一步西征,先后夺占了巴蜀、汉中,从而实现了“跨有荆、益”、与曹孙分庭抗礼、三分天下的初步战略目标(第51至73回)。诸葛亮本人在这一时期兢兢业业,辅佐刘备实现初步霸业,也达到了其人生中最辉煌的顶峰。
赤壁之战特别是刘备进一步占据巴蜀、汉中后,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仍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