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用爱换爱.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用爱换爱

第三讲 用爱换爱——儒家的“仁”学思想与处世要求 儒学是一种伦理型的人学,讲述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仁”学思想是儒学的核心与特质,研究儒学必须首先抓住这一核心与特质。“仁”学在儒学所有学问中,代表着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方向,蕴含着较多的人道主义和民本主义成分,成为儒学中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部分。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儒家“仁”学思想的内涵,揭示其用爱换爱的真谛。并就其主要的处世要求简单地给大家介绍几条。 儒家的“仁”学思想 (一)“仁者爱人”——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儒家学说的核心为“仁”,已为人所共知,孔子创“仁学”,他自己列举了“仁”的种种情况,“仁”在《论语》中出现100多次,而“仁”的确切解释是什么,我们应该首先搞明白。疏理孔子言论,直接论述“仁”的有许多处,但真正触及到“仁”的“体”或内涵的是——“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以说,“仁者爱人”,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或根本内涵。“爱人”怎么讲?我以为全面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主乎心者与人为善,付诸行动则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根本宗旨,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我们知道,伦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道德现象的学问,实际就是研究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人际关系自然是以二人关系为基点的,基于此,它可以是三人关系,四人关系,多人关系,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考察“仁”的本源,《说文》:“亲也,从人二。”按照《说文》训释的体例,整个解释都是讲“仁”的意义,“亲”讲概括义,“人二”讲造字原则属六书中的会意,它揭示“仁”的本义。结合儒家对“仁”的阐发与《说文》对“仁”的训释,可以将儒家倡导的“仁”定义为:用真心的爱,去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如何爱人”—— 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如上所述,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真心的爱,去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怎么才算是真心的爱?怎样才能用真心的爱处理好人际关系?对此,儒家“仁”学也提出了诸多的方法论问题,这些方法论同时就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道德原则与要求。人际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性,人际关系的具体情形往往是彼此或大家互动的结果。儒家认为,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得着眼于自身一方。只有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力量,才可能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因为求得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和谐,靠的是心德感化,道德规范,而不是靠乞求、迁就与其它,那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行为的形象塑造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儒家就首先强调修身,儒家如此地看重修身,骨子里考虑的是修身对协调人际关系的主导作用和富于渗透力的影响。孔子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这正是看到了道德在人际关系互动中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量。 1.“忠”、“恕”的基本原则 修身如此地显得重要,但修身不是目的。儒家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即是最大限度地处理好社会性的人际关系。儒家认识到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是力求人与人之间的心意感通,即以心换心。可以这样说,儒家倡导的“仁”,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凡涉及自我审视时,总是将别人也考虑进去。“仁”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曾子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无论是“忠”是“恕”,都包容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严于律己的“忠”,要求以至诚之心帮助别人进取和向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宽以待人的“恕”,要求为别人着想,不为难人,这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儒家正是以“忠”、“恕”为两个支撑点,建构起“仁”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思想,是要处理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人际关系。 (1)“忠”的含义 《说文解字注》:“忠,敬也,尽心曰忠。”“心”位于“中”者为“忠”,“中者,不偏不倚”,“中正之心、诚实不欺之心”即为“忠”。指的是爱人就要对人竭心尽力,诚实负责,它的涵义,有忠诚、忠实、忠信、忠厚等思想道德品质,实际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人之为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道德自觉。一般地说,对人忠,是儒家提倡做人应有道德规范和起码的道德要求,先秦儒家的“忠’道主要反映在两大方面: 其一,在反映君臣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方面,孔子明确地表达了君臣之间相互关系中地位低下者的臣要“忠君”、“尊君”,“忠”是臣对君的道德义务或责任。鲁定公对臣下指挥不灵,向孔子请教:“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俏》)(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礼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了·月泰文公》)在这一层含义上理所当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