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训诂条例
第三节 训 诂 条 例 要点:推求词义的方法、训释词义的形式、训诂的常用术语 一、推求词义的方法 二、训释词义的形式 三、训诂术语 一、推求词义的方法 声训——因声求义,通过词的语音形式探求词的音、义结合的缘由 形训——以形说义,通过词的文字形式说解单音节词的本义 义训——连类明义,通过词的同义关系明确词的义位 境训——据境索义,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语境义 1.声训 1)声训的理论根据: 任何语义总是通过一定语音形式表达的,而事物的命名又总是依据其一定特征而赋予其一定的语音形式,词语音义之间往往有一定的理据性。 拟声造词的词语语音形式直接体现造词理据。 词义引申、词的分化总是基于人们的联想,通过类比、借代等方式进行,在原词基础上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形式命名特点相似或关系密切的新概念。这类词语的音义之间也体现一定的理据性。 涧峡桌椅 词语音义之间的理据性与任意性并不矛盾。 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选择什么样的特征作为事物命名的依据,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社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不尽相同,这体现了词语音义之间的任意性。 人们总是依据某种特征对事物进行命名,这就体现了词语音义之间的理据性。 戔淺錢残賤箋綫 夬(玦)缺決抉訣闕 冓遘觏媾篝構講 枯涸渴 狗羔驹 2)声训的运用 先秦经典正文: 《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乾、健,上古群母元部。坤、顺,上古文部。)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庠、养,上古阳部;校,匣母宵部;教,见母宵部;序,邪母鱼部;射,船母铎部,鱼铎对转。) 《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仁、人同音,义、宜,疑母歌部。) 汉代训诂实践的声训 《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说文》 刘熙《释名》:名之于实,各有义类 。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扬雄《方言》“语转说” 右文说 《说文》亦声字 晋·杨泉《物理论》:在金石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 南唐徐鍇《说文系传》 宋·王圣美“右文说” :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张世南:右旁亦多以类相从……“青”字有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为晴,水之无溷浊者为清,目之能明见者为睛,米之去粗皮者为精。王观国:卢者,字母也。加金则为鑪,加目则为矑,加黑则为黸。凡省文者,省其所加之偏旁,但字母则众义该矣。戴侗《六书故》 清·段玉裁“形声兼会意字”。 因声求义 戴震:“各从其声,以原其义。”王念孙“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段玉裁“六者互相求” 。(音近义通) 3)声训的功能 因声求义所因之“声”包括音同、音近、音转。 探求语源 音近义通(包括音同、音近、音转,意义相通) 《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黍,禾属而粘者,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 明辨借字 《诗经·东山》:烝在栗薪。郑玄:栗,析也。……古者声,栗裂同也。 《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王引之述闻:不爱,谓不隐蔽也。(翳) 4)音同、音近、音转 求证通假、考求同源都需要说明上古音的音同、音近、音转关系,因为通假现象、同源词都源于上古。 音同:同纽双声又叠韵。 音近:声纽相近、韵部相同,旁纽双声;声纽相同、韵部相近 音转:阴阳对转/旁转/旁对转;声韵都相近。 旁纽: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或发音部位相近、发音方法相同。如,喉音字“影、匣”的声符是牙音“景、甲”。 阴阳对转 阴阳对转: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某一个音节的韵母主要元音不变,韵尾在同一组相配的阴、阳、入三类韵中发生转化。 包括阴阳互转,阴入互转,阳入互转 阳声韵的“等”、入声韵的“特”都以阴声韵的“寺”为声符,武汉话 a213就是“烫” a?213的对转,咸宁话“妈”读为m 44 。 旁转:韵尾不变,韵腹变为相邻的元音。 旁对转:既有旁转又有对转的语音变化。 2.形训 1)形训的理论根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有密切关系,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揭示其本义,以形索义、据形说义、依形辨义。与本义关系紧密的转义亦可用形训。 2)形训的运用 《说文》之学即形训之学。 命,使也,从口令。戒,警也,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饰,刷也,从巾,从人,食声。 清《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形训的局限 汉字象意的抽象性、模糊性;形体演变,笔意已失;字形讹变。 《左·成2》:物土之宜而布之利。 《诗经·大雅·大田》:彼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