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ppt

北工大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工大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作用 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氮素同化、硫素同化、磷素同化 合理施肥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灰分 灰分元素——矿质元素 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 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 该元素在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3、确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 溶液培养法(或砂基培养法):亦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而砂基培养法则是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的方法。 气培法: 将根系置于营养液气雾中栽培植物的方法称为气培法。 4、植物必需元素,按照植物对必需元素的需求量,可以大致划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植物对此类元素需要的量较多。约占物体干重的0.01%~10%,有C、H、O、N、P、K、Ca、Mg、S、Si。 微量元素: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Fe、Mn、Cu、Zn、B、Mo、Cl、Ni。植物对这类元素的需要量很少。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稍有过量,反而对植物有害,甚至致其死亡。 5、按照生理生化功能,可划分为以下4组 (1)作为碳化合物组分的矿质元素 氮: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以吸收利用有机态氮,如尿素等。 硫: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硫酸根离子,硫也是硫辛酸、辅酶A、硫胺素焦磷酸、谷胱甘肽、生物素、腺苷酰硫酸和3-磷酸腺苷等的组成。 (2)作为能量贮存和维持结构完整性的矿质元素 磷:通常磷呈正磷酸盐(HPO42-或H2PO4-)形式被植物吸收。磷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成为有机物,有一部分仍保持无机物形式。磷以磷酸根形式存在于糖磷酸、核酸、核苷酸、辅酶、磷脂、植酸等中。磷在ATP的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磷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硅:是以硅酸(H4SiO4)形式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的。硅主要以非结晶水化合物形式(SiO2?nH2O)沉积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它也可以与多酚类物质形成复合物成为细胞壁加厚的物质,以增加细胞壁刚性和弹性。 (3)保留离子状态的矿质元素 钾:土壤中有KCl、K2SO4等盐类存在,这些盐在水中解离出钾离子(K+),进入根部。钾在植物中几乎都呈离子状态,部分在细胞质中处于吸附状态。钾主要集中在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位。钾是40多种酶的辅助因子,是形成细胞膨胀和维持细胞内电中性的主要阳离子。 钙:植物从氯化钙等盐类中吸收钙离子。植物体内的钙呈离子状态Ca2+。钙主要存在于叶子或老的器官和组织中,它是一个比较不易移动的元素。钙在生物膜中可作为磷脂的磷酸根和蛋白质的羧基间联系的桥梁,因而可以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胞质溶胶中的钙与可溶性的蛋白质形成钙调素,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4)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矿质元素 铁:铁是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和呼吸作用中的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的组成。铁在这些代谢方面的氧化还原过程中都起着电子传递作用。由于叶绿体的某些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合成需要铁,所以,缺铁时会出现叶片叶脉间缺绿。 锌:锌离子是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等的组成之一。缺锌植物失去合成色氨酸的能力。锌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元素。 三、作物缺素的诊断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生物膜 1、膜的化学组成 2、膜的生物结构 二、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1、通道运输 通道是由细胞膜内在蛋白构成的进行离子跨膜运输的孔道。 质膜上已知的离子通道有K+,Cl-、Ca2+和NO3- 离子通道等。 试验表明,一个开放式的离子通道,每秒钟可运输107~108个离子,比载体蛋白运输离子或分子的速度快1000倍。 应用类似的技术,在80年代还陆续克隆出几种重要离子(如Na+、K+和Ca2+等离子)的电压门控通道,它们具有同化学门控能道类似的分子结构,但控制这类通道开放与否的因素,是这些通道所在膜两侧的跨膜电位的改变;也就是说,在这种通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些对跨膜电位的改变敏感的基团或亚单位,由后者诱发整个通道分子功能状态的改变。 2、载体运输 载体又称透过酶(permease或penetrase)或运输酶(transport enzyme),是细胞膜中一类能与离子进行特异结合,并通过构象变化将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的蛋白质。 载体运输既可以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也可以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主动运输)。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