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doc.doc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doc.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doc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在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同时,由于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从而加剧了各种矛盾。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其自身的弱势和种种的不成熟,出现了如违背国家法律法规、非法集资、非法牟利等现象。如果无视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失灵,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必将陷入绝境。然而,就目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和成效来看也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因此,探讨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对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现状 (一)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规范体系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立法主要有:(1)法律(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订):《公益事业捐赠法》;(2)法规(国务院制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3)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门根据授权制订):《社会团体设立专项基金管理机构暂行规定》、《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等;(4)地方法规及规章:关于辖区内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规范。 (二)非营利组织政府监管的内容 1、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的监管 总结各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式可将其分为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类型。所谓预防制是指这样一种管理形式:国家设置较高的登记门槛,从源头上对民间组织采取许可登记的形式,不合法的民间组织得不到许可,也无法登记,而得不到登记的民间组织即为非法组织。这种管理形式将民间组织的存在和合法性的取得完全控制在国家的管理之下,从而可能预防非法组织的生成和开展活动,被称为预防制。追惩制则是另外一种管理形式:国家并不设置门槛来限制民间组织的登记成立,对民间组织的成立和开展活动总体采取不干涉态度,但是通过一定的监管对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因而被称为追惩制。 按此划分,则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的是预防制。根据我国社会团体及基金会登注册的相关规定,我国非营利组织注册成立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2)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3)有固定的住所;(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l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2、对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监管 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监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非营利组织日常管理法规的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日常管理面对的问题非常庞杂,很多行为常常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主管部门来说,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就成为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非营利组织的年检制度。我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实施年度检查。年度检查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组织经营、业务开展情况;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等等。 3、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管 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监管体现在会计法、审计法、捐赠法等相关法规中,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非营利性的约束。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等营利性机构的根本特征,是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4条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4条也指出,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第二,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17条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资助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和事业。对于接受的救助灾害的捐赠财产,应当及时用于救助活动。基金会每年用于资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第三,财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是指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账目应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同时应向捐赠人和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会团体应当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