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检查小儿患者等候中的风险隐患与流程优化 儿科医学论文.doc

放射科检查小儿患者等候中的风险隐患与流程优化 儿科医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科检查小儿患者等候中的风险隐患与流程优化 儿科医学论文

放射科检查小儿患者等候中的风险隐患与流程优化-儿科医学论文 放射科检查小儿患者等候中的风险隐患与流程优化 张巧权1 谢俐萍2 肖 潇2 1.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护理部,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作为医院科室中的支柱性科室之一,放射科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小儿患者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出现的陪护人员多,容易引发各种风险隐患问题,本文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各种风险隐患的深入剖析,本文提出相关的流程优化策略,以更好的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 关键词 ] 小儿;检查;等候;风险隐患;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184-02 在医院科室中,放射科是一个支柱性的科室,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妇幼医院的特点,在对小儿患者进行放射检查时,往往由于陪护人员较多,使得科室狭小的空间变得十分拥挤,大大影响空气质量,进而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1]。针对放射科中的这种现象,本文对其风险隐患进行分析,进而对其流程进行优化研究,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环境,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1风险隐患 1.1 就医环境 1.1.1 放射科的特点 作为一个综合性且富含较强技术含量的科室,放射科伴随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其诊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来放射科进行检查的病人,医生需要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准备工作。如果病人检查需要对比剂,医生还需要对对比剂进行观察,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将排除检查的病人、做完增强检查的病人安排在同一个区域,就会造成对病情观察的难度,进而增加医疗的安全隐患[2]。 1.1.2 就医流程 放射科的就医流程仍然采用不合理的就流程,即划价、缴费、号码登记、影片拍摄、结果抽取等。如此,病人进行往返折腾是非常不方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弱、幼、病残的病人。 1.1.3 环境因素 对于来我医院进行诊治的患儿,他们通常会有2~4个大人进行陪护,这样就会造成医院环境的拥挤,影响空气质量。同时,患儿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饮食和大小便次数方面都较多,如果不进行及时清洁,就会严重污染环境,进而造成交叉感染。 1.2 医疗风险 1.2.1 分区不明 在放射科候诊区,所有患者,如需要检查的、已经做完检查的、需要做增强检查的等,他们都聚集在一个区域,这样就造成室内的拥挤,影响空气质量,进而会引起交叉感染。 1.2.2 注射流程 在注射流程方面,查对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医生在申请单上的字迹不清,就会影响准备工作,甚至会造成药物的错用。同时,如果对患儿的病情观察没有做到及时抢救,很容易造成医疗事故的隐患[3]。 1.3 医护人员方面 1.3.1 工作繁琐 在医院中,医技人员主要进行相关检查,而护士就负责秩序的维护和解释工作。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医护人员就会产生疲倦感,造成和病人家属的争吵,进而引发纠纷隐患。 1.3.2 法律意识淡漠 医院中的医护人员相关法律意识较淡薄,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封存处置,进而引发各种纠纷和投诉。 1.3.3 操作技能 护士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往往不能 “一针见血 ”,易引起家属不满,拍片时病人不配合,要重新拍,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易造成争吵。 1.3.4自身因素 患儿多,而护士编制不足,且儿科护士的培训周期长,一般经过2~3年才能基本胜任儿科护理工作。新护士经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能力、操作技能、沟通协调、应急能力及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多,部分家长过高的需求和不友好的语言会加重她们的负担。 2 流程优化的相关措施 2.1 完善制度 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制定各种医疗、护理应急预案和相关服务流程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的关键流程等,所有的医护人员应该人手一册,严格按照制度行事。 2.2 流程优化 2.2.1 改善环境与分区管理 ①进行布局调整。在调整布局时,应该时刻以围绕病人为主,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病情的观察。在 CT 室操作间调一间房,专门用于做相关准备区域,房间内配有空气消毒机、抢救药品、物品等治疗用物,需要使用碘对比剂的病人在此做准备,必要时进行皮试,有利观察病情,让检查的病人心情安静,可以减少吵闹[4]。②对于那些已经做完增强或使用碘对比剂后的患儿,要将他们引到观察区。患儿在拔针后要压10 min,然后在观察区进行观察,若30 min后没有其他不适,门诊患者在家属陪伴下就可以离开检查区,对于住院的病人,一定要有护士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