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店区中医院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
芒针技术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发麦芒,故称为芒针。
一、适应症:血管性头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支气管哮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运动神经元疾病、急性脊髓炎、外伤性截瘫、脊椎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二、禁忌症
(一)具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
(二)具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
(三)精神过于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四)过饥、过饱、过劳、醉酒、年老体弱、孕妇儿童,以及某些不能配合治疗者忌针。
三、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备以芒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盛放用过的芒针)。
(二)操作方法
1、进针: 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右手持针柄,左手抓住针身下端,针尖对准穴位,双手同时用力(右手快速捻转,左手持针下压),将针迅速刺入皮下。
2、行针: 针刺入穴位后,针尖对准应刺方向平刺或斜刺,用捻转手法行针至一定深度。捻转以拇指前后运动为主,食、中指反向运动为辅,角度在180°~360°之间,不能单向捻转。行针时还可用押手轻轻循按针身,改变针刺方向与角度,增强刺激量。达到一定深度后,还可根据病情需要,作捻转、提插或其他手法,然后留针20分钟。
3、出针: 慢慢捻针,边捻边退,退到皮下后轻轻拔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若有出血,需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分钟以上,直到血止为止。
四、注意事项
(一)对初次接受芒针治疗的患者,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选穴宜少,手法宜轻。 (二)由于芒针的针身长而细,针刺穴位较深,应告诫患者进针以后不可移动体位,以免造成弯针、滞针或折针。? (三)针刺时必须缓慢,切忌快速提插,容易造成损伤血管或器管组织,如针尖遇到阻力,必须退针或改变针刺方向。? (四)过饥、过饱、过劳、醉酒、年老体弱、孕妇儿童,以及某些不能配合治疗者忌针。? (五)医者态度要严肃认真,掌握人体穴位深部的解剖组织,不可马虎轻率。
五、管理制度
(一)医师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员详细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1人1穴1针,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
(三)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员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
(四)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五)进修人员或学员施行芒针施术时,必须在经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独立操作。
(六)患者如需配合其他治疗(如理疗等),通知相关项目主管,合理安排顺序。
(七)医师需严格按照芒针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进行治疗,如有违规操作,视情节严重程度做出相应处罚,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处以罚款,如因违规操作造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院相关文件规定惩处。
针灸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