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考试题目.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复习考试题目(应考版) 一、美学研究对象之我见。 美学研究对象问题是美学基本原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说法是审美活动说和审美关系说。 1.审美活动说理论上渊源于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他把审美活动界定为“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一切活动”。国内最早提出审美活动说的是姜培坤,他把审美活动界定为“一种主体活动,又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其他主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的学者有叶朗、杨春时、潘知常、阎国忠等人,但是对审美活动,现在的界定仍然存在分歧。 2.审美关系说理论上渊源于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美在关系”说是谈“美是什么”的问题,不是谈美学研究对象,但二者有联系。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前苏联的许多美学家都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关系,我国国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主张审美关系说的占主流。代表人物有蒋孔阳、周来祥、王杰等人。 3.实际上,把美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的学说,二者是大同小异的,应该在严格的学理辨析上进行统一,他们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是没有根本区别的,也没有先后的问题,二者是互为本体、互为本源、同时生成的,都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根本没有谁决定谁的问题,均是在审美需要的动力机制下形成的,作用也没有大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关系是从结构意义上讲的,活动是从现实意义上讲的;第二,关系主要是静态分析,活动主要是动态描述。我个人倾向于审美活动说,主张在原有的审美活动说基础上吸收审美关系说的有益因素,使二者进一步统一。 二、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现代科学体系基本上采用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是根据本体论差异为依据、比较合理的分法。根据这个分类,人文科学具有下面的本体论特征:它是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是对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的理想追问,试图为人类解答或帮助人类去思考那些关于人的“存在”、精神、价值、意义、情感等方面的一些形而上的、终极性的问题,从而将人的生活由自然现实的层面提升到审美的理想的层面,为人类构建一个精神的家园,守护一个心灵的故乡,筑起一个可供心灵“诗意地栖息”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我们认为:人文科学主要是以人的精神为研究对象的评价性、体验性的科学,具有常谈常新的性质。它的一般功能在于:它是人类家园与心灵故乡的守望者,一个追求完满与理想的超越性的世界,是科学理性与艺术灵性汇通的天地,是古老而常新的知识与价值体系,是科学世界里的终极承载,起着给科学导航和定向的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在于:为现代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构造诗意的人文环境;框定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价值取向与终极意义;架设人类各种族、民族、国家间沟通理解的心灵通道;继承和延续人类文明遗产;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受教育者的完美人格,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根据以上界定,我们把美学列入人文科学。这个定位在推动美学研究上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1、美学学科本体认识论上的转变。美学的本体是构成其话语的“存在”,美学作为人文科学,以个体的人的存在及活动作为本体,审美就是在人生的有限性重活的终极价值的认识的可能。2、美学方法论立场的转变。把美学划归人文科学,就意味着研究美学要以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为主,充分重视人文科学方法论的特殊性。3、美学对人文精神的张扬。把美学定位为人文科学,就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对人生价值的叩问。这有助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美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既与其他学科——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艺术、教育学等——具有交叉关系,同时又有属于自己的地盘。所以,美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在人文科学中的层次上说,哲学美学更具有形而上的特征,而实验美学则更具有形而下的特征,按学科特点看,审美既非单纯的理性,又非单纯的感性,纯粹的感性和纯粹的理性在美学中是罕见的,美学更重要的是悟性,是对感性和理性的贯通,所以,总体上可以把美学归结为一门形而中的学问。 三、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新世纪以来有哪些新变化?你怎样认识? 实践美学萌芽于1956年第一次美学大讨论,1979年后,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在美学界占有主流地位,这个流派中有代表性的美学家有李泽厚、蒋孔阳、朱立元等。他们在具体观点上各不相同,但是都以“实践”为核心范畴,以“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其核心命题。后实践美学是一个总称,包括生命美学、生存美学、存在论美学、体验美学等,是所谓对实践论美学的“突破”的派别。后实践美学的组成极为复杂,哲学基础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高扬“生命”和“感性”。 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有合理性和局限性,都能解决一定范围内的问题,但是,又各有局限性,都有在超出一定范围即无法解决的问题。 实践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