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cz20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化学-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cz2012

当添加的既是沉淀剂又是配位剂的情况下,有一个最小的溶解度 选择浓度时应避免过量太多的沉淀剂,应是沉淀溶解度在最低点附近。 I和Cl差10负几次方 1当沉淀量一定时,沉淀的颗粒越小则其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杂质的量就越多。晶型沉淀表面吸附现象不严重,而无定形沉淀表面吸附较严重。2 一般情况下,杂质的浓度越大,被沉淀吸附的量越多。3因为吸附是放热过程,因此溶液温度升高可减少杂质的吸附 通常二者不加区别而统称为混晶 水分子的偶极作用,取向作用减弱固体之间的吸引力,使其形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这就是溶解 水合离子无序运动碰到固体表面,受到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回到固体表面,这就是沉淀 判断溶解程度的趋势(结合化学平衡原理那章讲)具体程度还是靠溶解度来判断。 副反应发生必然影响主反应的程度,用副反应系数表示 [M’]=ML+MOH等等的。同样A’也一样。 讲完本页后问副反应系数?1,还是1? 。 * 刚才的板书上问Ksp=??引出Ksp’的概念,详细解释之。 注意其概念是Ksp’=[M’][A’],任何时候忘了Ksp’是什么东西就从概念上下手。 然后比较Ksp’、Ksp的大小。-副反应的发生会使溶解度增大 在有其他因素影响情况下的溶解度,用S‘表示 * 板书介绍MmAn的S`的计算公式 溶液pH应控制在2.60 ~ 6.10范围内可以使这两种离子完全分离-Zn完全沉淀,而Mn不析出 通过控制pH值的方法,来控制S2-的量,保证沉淀 解:分别计算析出ZnS (s)和MnS (s)所需的最低 S2– 浓度 H2S = HS- + H+ Ka1?(H2S) =[H+][HS-] / [H2S] HS- = S2- + H+ Ka2?(H2S) =[H+][S2-] / [HS-] H2S = 2H+ + S2- Ka1?(H2S)?Ka2?(H2S)=[S2-][H+]2/[H2S] 在饱和H2S (0.1 mol?L-1)水溶液中: 1.24?10-21 分离0.10 mol?L-1 的Zn2+和Mn2+: Ksp?(ZnS)=2.0?10-22 Ksp?(MnS)=2.0?10-10 MnS开始析出,此时[Mn2+]= 1.0?10-1 mol?L-1 [S2-]max = 2.0?10-9 mol?L-1 [H+] = 7.87?10-7 mol?L-1 pH = 6.10 Zn2+沉淀完全,此时[Zn2+]max= 1.0?10-6 mol?L-1 [S2-]min = 2.0?10-16 mol?L-1 [H+] = 2.49?10-3 mol?L-1 pH = 2.60 (已知) 1.24?10-21 溶液中含有0.010 mol·dm-3 Fe3+和Mg2+,计算分离两种离子的pH范围。 解 当Fe3+沉淀完全时: pH控制在3.53~9.63之间 -12 8-II.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共沉淀) 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 混晶引起的共沉淀 包藏引起的共沉淀 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 表面吸附规律: (1) 当某一构晶离子过量时,沉淀首先吸附构晶离子 (2) 对于抗衡离子,离子的价数越高/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 (3) 如果抗衡离子的浓度/电荷相同,则首先吸附能与构晶离子形成溶解度或解离度最小化合物的离子 图5.5 NaCl溶液中加入含NaAc的AgNO3(过量)制备AgCl (4) 电场作用下容易变形的大的阴离子 , 也易被吸附 表面吸附杂质的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沉淀的总表面积有关 表面吸附共沉淀是无定形沉淀被沾污的主要原因 (2)与溶液中杂质的浓度有关 (3)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杂质的去除: 洗涤是除去表面吸附杂质的有效方法 用NaCl沉淀剂沉淀Ag+,AgCl沉淀表面吸附NaCl共沉淀。用稀HNO3溶液作洗涤液,H+将沉淀表面吸附的Na+置换下来,转化为HCl,HCl烘干时挥发除去,得到纯净AgCl沉淀 。 混晶(或固溶体)引起的共沉淀 如果溶液中存在着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电荷相同的杂质离子,就有可能占据沉淀中的某些晶格位置而进入沉淀内部,形成混晶;如果杂质离子位于晶格的空隙中,则形成固溶体。 杂质的去除:形成混晶的杂质离子进入了晶体内部或晶格,难于去除。 Br 最好方法是将杂质离子事先分离除去。 包藏引起的共沉淀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