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pptVIP

人教版高中美术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美术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和青铜器 玉器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做“玉”。 “玉”在中国古代指的是“石之美者”,其范围比较宽泛。近代学者认为主要应包括软玉和硬玉两类。软玉是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材料。硬玉专指翡翠。其他如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等,一般统称为玉石,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玉。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玉从实用(石器时代)到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是在它的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在加工玉的过程中,玉的色泽、纹理、质感、硬度充分显示出来,使人们对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 在玉石的加工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对形体的方与圆、比例、对称、线的转折变化等方面形式美法则的认识。也积累了对玉石材料截断、琢磨、钻孔等加工技艺的经验。 新石器时期时代晚期,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第一个高峰时期。 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至杭州湾一带距今五千至四千年,良渚文化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都随葬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贵族特殊身份的玉琮、玉璧和玉钺。 璧用以礼天,琮用以祀地。玉钺代表者最高生杀大权。 商代玉雕 人们起初主要是把玉制成礼器等代表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到夏商周时期,尊贵的玉礼器,成为贵族统治者政治权力和神权的象征。同时还大量的制作各种精美的装饰物。 例如:商代一位贵族“妇好”的墓中出土的玉器有755件,其中426件是装饰品。 这支玉凤是个装饰品。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凤,体轻薄,侧身回首,弯曲如C形。圆眼,尖喙,顶 饰三连花冠,短翅下垂,长尾末端分叉,并有镂空装饰。 腰部有突起圆钮,上穿孔,可系结。以商代典型的减地阳 文技法表示翎羽,两面纹饰相同。   作品呈黄褐色,凤鸟头戴花冠,作侧身回首之势,长 长的尾部正在向一侧舒展地扬起,上面还刻有花纹装饰。 整件雕塑的线条优美流畅,洋溢着一股活泼、清新的抒情 气氛。在技术手法上,采用了钻、挤、压等难度很大的技 法,并经过了反复的琢磨。 这件作品表现的虽然是神异的 动物,但其体态自然优美,令人觉得亲切可爱。它柔美而 清新的风格在商代艺术那凝重、威严、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愈发显得珍贵。   此件玉凤的表现手法,带有典型的商代特点。商代玉雕扁平器较多,而圆雕较少。这些扁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玉凤,只以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凤的形象,重点刻划了凤冠和凤尾,而凤身大部光素无纹,却因突出了凤的特点,而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圆弧状的器体,及恰到好处的阳文修饰,都是商代玉雕典型的特点。   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相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象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亭立回首欲飞状,飘逸洒脱,舒展的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   玉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难释。 ”俏色“工艺是玉石雕刻的重要技巧,它要求工匠艺术家要善于相石、因材设计。直到近代,俏色工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玉石雕刻。 例如:出自安阳商 晚期玉石作坊的 《俏色玉鳖》用墨玉 雕出的鳖,黑睛黑甲, 而头颈、腹部都是灰 白色的。 比德于玉 东周到两汉时期,人们把对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 “温润而泽,仁也”.玉的材质温润而有光泽,与儒家学说核心的仁可以相比。对于玉的材质之内的结构的欣赏,以玉体密致坚刚比附于知;以“瑕不掩瑜,瑕瑜不掩瑕”,具有很好的透明度,比附于忠,以玉材的重量感“垂之如队(坠)”比附于礼。对玉之声音的美比附于乐。 大圭不琢 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很大变化,人们特别看重的是玉作为财富的意义,并把它视为可以养生、殓葬尸体防腐之物。 玉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有很深远的影响。 泥土的生命 ----古代陶器和瓷器 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岩,距今都在万年以上,处于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是个重要的起点。 原始社会的先民在日用陶水器、食具上施加彩绘,创造了一个绚丽的彩陶艺术世界。 它最初出现在大西北的泾水、渭河流域,距今约八千年左右。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仰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