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圆的周长课堂实录.docVIP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圆的周长课堂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圆的周长课堂实录.doc

《圆的周长》课堂实录及其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情境导入 师:小明学会骑自行车了特别高兴,他围绕圆形花坛走一圈,这一圈的长度指的是花坛的什么? 生:花坛的周长。 师:谁能指出老师手中圆的周长? 生1:生2:分别指出圆的周长。 师:你觉得他们指的准确吗?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让学生明确是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让学生只是理解这个意思就行,没必要给出明确的概念。 (反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初步感知圆的周长,然后让再动手指一指,再次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肢体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探究新知 (1)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行吗? 生:不行。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学具想一想,怎样才能测量出圆的周长?可以小组讨论。 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是先在圆上标出一个点,然后把线从点开始,绕着圆形转一周,再回到这里,然后把线拉直,量一量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行吗? 生:很好。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我们组是先在圆上坐上一个记号,然后再尺子上滚动一圈,看看滚到哪里,它对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质问:开始滚动时,随便对着一个点吗? 生:要对准0刻度,然后滚动一周所对的刻度,才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不管那一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把围成圆周长的曲线转化成一条可以直接测量的线段,这是数学上经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转化法。 师: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修改:不是老师创设矛盾冲突,而是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你们刚才测量圆的周长,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很麻烦,如果圆是一个非常软的,或者非常大,就不容易测量了,想一个计算圆周长的办法,这样就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是学生自己的真实做法)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小组活动,自主探索圆周率。(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大家完成了吗?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老师发现XX组是最快的,其次是XX组。这里面有很多技巧,有的同学合作的特别默契,有的同学各忙各的,这样就不会快。 (指名汇报测量的数据) 生1:周长13厘米,直径4厘米,比值是3.3。 师:说完整,谁与谁的比值? 生1: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3。 生2:周长是18厘米,直径是6厘米,: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 师:老师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3:周长是25,直径是8,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 生4:周长是24,直径是7,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4。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生:5:周长是22,直径是7.5,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2.93。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生6:周长是21.9,直径是7.8,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2.7。 生7:直径是10,周长是31.4,比值是3.1 师:大家的测量结果肯定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周长、直径以及它们的比值,通过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发现(师巡视) (3)汇报测量结果。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板书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 师提问:谁来说一下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直径越大,圆的周长越大。直径越小,周长越小。 师:这说明刚才同学们猜测的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这说明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有道理。 师:谁还有发现?谁还有要说的? 生: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在3左右,都接近3. 师引导同学们再观察黑板的数据,从而确定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在3左右。(师说明刚才同学们的测量可能会有些误差,所以数值有的略大些,有的略小些)。 (修改:当学生探究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倍多一些之后,这时师应该告诉学生,这个数值就是圆周率,周长:直径=圆周率,然后出示圆周率的资料) (4)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情感 下面请同学看这样一则资料。(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故事,指名读。) 师问“看了这则历史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们的祖先都很聪明。 生2:知道了周长是直径的3倍左右。 生3:知道了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有恒心。 生4:知道了中国人把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7位小数。 师说:当时没有计算器,中国人就把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7位小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聪明的。以后我们中国的希望就寄托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