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家教育对贵州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教育对贵州影响

安顺学院儒家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系别:政史与法律系班级:10思想政治教育姓名:谢鸿学号:201006074053儒家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壮族、毛南族、瑶族等。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少数民族人口1123.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4.69%。少数民族人口遍布全省各地,比较聚居的有46个县。现在建立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454个民族自治乡。  贵州少数民族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文化各具不同的民族特点,但贵州少数民族作为多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的成员,他们的文化无疑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基础的儒家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儒家文化既是贵州少数民族进入封建社会后其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又是其生存发展的选择压力。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给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铸上了深深的印痕。  秦汉时期,贵州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及广西西北部部分地方的其他少数民族被称为“西南夷”。秦统一中国后,即开始对西南夷的经营,在夜郎、滇和邛都的一些地方设置郡县,派官吏进行治理。两汉时期,为了巩固对西南夷的统治,在该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移民垦殖。这些作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往与融合,儒家文化开始对西南夷产生影响。唐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通过当地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对该地区进行经营。宋袭唐制,并在各羁縻州进行屯田戍守,开展“互市”,建立土司制度,促进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交往,扩大了儒家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据《贵州通志·宦迹志》载,唐代黔中一些地区的语言文字已与汉族相同,“凡是岛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元、明、清三代进一步加强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随着元朝驿道、水道的开通,明、清两朝改土归流的推行,修筑卫所,屯田戍守,移民垦殖,汉族军民源源进入贵州。大批汉人的移入,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当地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儒家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也进一步扩大。  宋代之前,儒家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迁入民族地区的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直接交往发生的。元代,开始有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贵阳地区有了第一所书院即文明书院,政府当局以何成禄为顺元路儒学教授,招收黔中弟子入学,其中不乏一些少数民族中的大户子弟。元仁宗延四年(1317),普定路军民总管府判官赵将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普定府(今普定县)“立学校,明礼仪,通商贾”。至此,儒家文化开始通过学校教育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明代,统治者注重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对贵州少数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上层施行教化。朱元璋认为,“诸种苗蛮不知王化,宜设儒学使知诗书之教”。据此,有明一代在贵州广设学校。先后建书院20所,府学12所,州学4所,里学23所,县学10所。此外, “又明令每乡每里俱设社学”。明代在贵州广设学校,主要是为要求各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入国学读书,使学校成为他们学习经学、准备科举的场所。洪武十五年(1383),朱元璋就指出:“当谕诸酋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  明代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传播,王阳明起了重大作用。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贬官贵州,为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驿丞。他到龙场驿后,即在龙岗书院(地址在今修文县阳明洞)讲学,同时又每日坐在洞中默记旧日所读诗书,写出《五经臆说》,宣传儒家思想。正德四年(1509),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聘请,到贵阳担任贵州书院主讲,在这里他第一次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王阳明在贵州3年,传授儒家思想,培养了一批宣扬他的“理学”的人才,对儒家学说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为了加强对贵州少数民族的统治,清政府“以黔省穷荒固陋,必崇文治而后可以正人心,变风俗”,加强通过学校进行儒学教育未达到“开其智巧”、“乐育人才”的目的,进一步扩大儒家思想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康熙初年,贵州提督学政田雯疏请清廷在贵州普遍设立学校获得批准,此后全省的府、卫、州、县乃至乡都设立了学校。“贵州一省原辖十一府,四十州县”,都有了学校。清代中期,贵州全省府、卫、州、县的学校达66所。学校的组织除袭明制外,还增设了社学和义学。  清代贵州开设学校,已不只是吸收土官、土目子弟入学,而是扩大到一般少数民族群众子弟。康熙四十四年(1705),“议准贵州各府、州、县设立义学,将土司承袭子弟送学肄业,以俟袭替。其族属人等并苗民子弟愿入学者,亦令送学。该府、州、县复设训导躬亲教谕。  封建王朝在贵州开设学校、开科举的目的,是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