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师教材电子版—三级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
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既不可板面孔、又不可喜笑颜开)。与来访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1.5米左右),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按我们的民族习俗,会谈时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1.接待来访者,态度应当平和、诚恳。
2.见面时使用礼貌语言,如“请进!”,“请坐!”,“非常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
“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学帮助。”
“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格。”(登记表或简单问卷表等)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间接询问如:“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直接逼间如:“您有什么问题,说吧!”
“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说吧!”
“怎么啦?有什么问题,说吧!”
“出什么事啦,说吧!”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求助者的隐私和秘密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求助者只有认为自已所说的一切都能得到保密的承诺时,才能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向咨询师倾诉,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要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外还要说明,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为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例如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人员与求助者之间,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咨询人员在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又起关键作用。如果咨询人员在初诊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不良,咨询者在收集资料时就会遇到困难。因为求助者绝不情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一位他不信任的人敞开。关于社会交往中形成第一印象的知识,请参阅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中有关部分。
(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不仅涉及咨询内容,同样也涉及心理诊断。在心理诊断中,咨询人员收集到的所有有关求助者的资料,包括个人生活,思想状况。个人成长过程、个人恋爱、婚姻、交友、工作等情况,均在保密之列,咨询人员未经求助者同意,绝不可将这些个人资料泄露给别人。另外,对求助者的心理测量结果和诊断也属保密范围之内,都要受职业道德中保密原则的制约。
(三)危机的处理
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向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心理问题的归类有几种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即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供参考(见表1)。
表1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表现
形式 恋爱婚姻家庭 心理成长发育 情绪情感反应 社会适应人际关系 躯体疾病 其他 问题严重程度 轻中 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 生物学原因
认知原因
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 躯体情况
本人的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特点
该表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