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谟介绍

名誉的爱好对骄谦的影响 人性:别人的意见对骄谦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即因人都是需要一种好的名声、声望、名誉的。 同情的本性:我们的心灵通过想象的传达或推移,并在类似关系、接近关系、因果关系、相识关系以及教育与习惯等的影响下,在自我的心灵中产生一种接受他人的心理和情绪或情感的倾向。正因为这样一种同情的人性,在遇到他人舆论或意见的赞美时,使他们的赞美之情亲切地呈现于我们之前,再加上推理使我们认为他们的判断就是事实,所以如此之后再来判断我们自己的价值和性格时,就自然产生一种骄傲的情绪,反之则为谦卑。 美名当然令人愉快,臭名则令人谦卑。可是若是我们所尊重、赞许的人赞美我们,则比我们所憎恨和鄙视的人赞美我们要得到更大程度的骄傲。反之前者比后者的轻蔑更易使我们产生更大程度的耻辱和谦卑。智者的赞许比傻瓜的赞许更令人愉快。另外要注意的是,若他人的赞许与自己的意见不相合,也不能给予我们快乐和骄傲。即“拍错马屁”是也。军人不重视雄辩,法官不重视勇敢,主教不重视幽默,商人不重视学问等。 出身名门而境况中衰的人为什么总是喜欢抛弃亲友和故乡,宁愿投身陌生人中间,甚至从事低贱的工作和过着贫困的生活?因为有亲近关系的人的同情最令人难受;同情通过亲近关系给人一种影响,促使我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感受而产生一种自卑;到陌生人中可以割断关系,减弱同情;此人在陌生人中会想设方法来隐瞒他的辉煌的过去。因为人往往通过比较而生活着。一个绅士的财富对于国王而言则是贫穷;而农夫则视为至富。所以只有身边的人不知道他的过去,他就会心安理得安于现状。 2、论爱与恨 爱与恨的对象是我们意识不到他的思想、行为和感觉的他人。他人心灵的有价值的、优越的等特性(德行、知识、机智、见识、风趣等)引起爱与尊重,反之则引起憎恨与鄙视;身体方面的优缺点也是如此;外界的有利还是不利的条件也是如此。凡是对自己的心灵、身体及相关的外界环境等感到满意的人,很少有不炫耀而去取得别人的爱和赞美。故影响骄傲和谦卑的那些性质和条件,也就是虚荣心或名誉欲的原因,同理也会成为爱与恨的原因。 一次偶然的行为不足以产生爱和恨的情感。不过,如果使人愉快或不快的那种性质是经常寓存在那个人及其性格中的,那么不问有无意向,将会引起我们的爱或恨来。当然,消除了意图,不一定会消除爱恨,因为人性使然,不快总是与愤怒连在一起,愉快总是与爱相连。另外,一个怀有伤害我们的真正意图的人,如果他的意图不是出于憎恨和恶意,而是出于正义和公道,那么他不一定会引起我们对他的恨或愤怒,反之,如果他的意图不是出于善意和真诚,而是出于阴谋和报复,那么我们不会产生对他的爱。总之,产生爱与恨总是需要因果之间有着印象与观念的双重关系。 我们对于富人及权贵的尊重:“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也。之所以如此,那是由于富人及权贵易导致人们的一种愉快的感觉。苦乐感觉是衡量对人尊重与鄙视的标准,除此之外,休谟考察了两条理由,其一是希望分享富贵人的财富而沾到利益的期望心理;其二是对富人拥有的财富的心情和能力的一种同情。 大自然之美、土地肥沃之美、住宅舒适之美、绘画之美、人体之美、财富及权力之美等,如果失去同情,失去赞赏之人,失去社会则没有任何意义,孤独之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 怜悯、恶意、妒忌:怜悯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关切;恶意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爱的结果是怜悯,恨的结果是恶意。妒忌是由别人现时的某种苦乐刺激起来,那种苦乐在比较之下就削弱了我们自己苦乐的观念。人们在看到比他们低微的或互相接近的人在追求苦乐或光荣方面接近时,他们就易产生恶意与妒忌。 尊敬和鄙视:他人的良好品质,给予我们的感觉的顺序是爱、谦卑和尊敬;他人的恶劣品质是引起我们憎恨、骄傲和鄙视的原因。尊敬=爱+谦卑;鄙视=憎恨+骄傲。心灵的骄傲倾向比谦卑倾向强烈得多,人们总是易于骄傲,难于谦卑。 四、论道德 道德的根源: 道德的区别不是从理性得来,心灵中除了知觉以外,什么都没有。赞许或谴责一个人,只是知觉而已。哲学分为思辨和实践的两种。道德学是实践的哲学。道德学主张的道德准则对人的影响是超出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之外的,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往往受义务支配。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伪,在于对观念的实在关系(或对实际存在)和事实的符合或不符合。人们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或道德则不存在这种真伪、符合与否的关系。理性不可能是道德上善恶的源泉,道德上的善恶决不会是理性的产物。 理性只有在两种方式上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个是,它把成为某种情感的确当的对象的某种东西的存在告诉我们,因而刺激起那种情感来;另一个方式是,理性发现出因果的联系,因而给我们提供了发挥某种情感的手段。 最后得出结论说:“我吃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应该’或‘不应该’联系起来的”。总之,“恶与德的区别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