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学]茶树虫害
茶树主要虫害 假眼小绿叶蝉 茶尺蠖 茶毛虫 茶蚜 茶橙瘿螨 1.茶园科学用药技术 ⒈ 茶园用药的特点 (1)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采摘间隔期短,一般春茶3~5天,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一般为7~10天。 (2)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茶;成茶饮用时直接用开水连续多次冲泡,其中的农药残留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2.科学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如防治茶小绿叶蝉应选用具强烈触杀性,具有一定内吸性的农药如巴丹;防治螨类应选择广谱性杀螨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2)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3)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如茶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4)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则效果更佳。如防治茶丽纹象用巴丹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防治茶毛虫用低浓度敌敌畏农药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茶黑刺粉虱用扑虱蚜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5)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反之则小些,一般亩用药液量在50~70公斤。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宜采用“二次稀释法”,如配制1000倍液,应先配成50倍“母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其余的水配至1000倍。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6)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三氯杀螨醇、甲胺磷、水胺硫磷、六六六、DDT等在茶园使用。 3.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⒈ 茶小绿叶蝉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为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年发生8~9代,为害盛期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为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2.5%上星1500--2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喷洒2.5%联苯菊酯2000--2500倍, ⒉ 茶叶螨类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省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瓜螨和侧多食跗线螨。一些茶农目前仍使用已在茶园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含6%~10%DDT)防治,导致部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已严重影响我省茶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的声誉,务必引起广大茶农的高度重视。 (1)茶橙瘿螨 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为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2)茶跗线螨 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为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为严重。 (3)茶短须螨 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该螨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土下1~6厘米茶树根颈部越冬,少数在叶背、腋芽及落叶中越冬。茶园中多数为雌螨,行孤雌生殖,主要栖息叶背为害。全年以7~9份高温干旱季节为害严重。 (4)咖啡小瓜螨 该螨以成若螨吸食为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