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学]第三节 戊戌变法
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企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扩大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2:甲午战争宣告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打破了洋务派对近代工业的垄断。 3:《马关条约》中允许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对民间设厂的束缚不得不有所放松。 4: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一些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业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手段,出现了投资近代工业的新热潮。 思想基础: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 经过甲午战败,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变法”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传播,并且很快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为代表的这股新的社会思潮的倡导者和鼓吹者,以新的姿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向着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守旧的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在痛斥封建顽固势力的同时,也对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种种失误和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思想基础: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183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县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封建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1879年,结交来广东游历的翰林院编修张鼎华,了解了当时京师和全国思想界的动态,接触了早期维新思想。之后游历香港,始知“西人有所长,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观之。”,归来后开始阅读魏源的《海国图志》等介绍西方的书籍。1882年赴京应试失败后南归,途经上海时目睹外国租界里的“繁盛”景象,更认定西人的“治国法度”必有道德学问为其本源,于是“大购西书以归讲求焉”。经过几年研读,获得了较多的西方社会政治和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形成了仿照西方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思想主张。 思想基础: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 思想基础: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理论 (1)《新学伪经考》(1891年8月) 康有为的这种大胆言论,无疑是从根本上对“汉学”和“宋学”的严重打击,在学术上是要推翻“古文经学”的“述而不作”,在政治上是要抨击顽固派“恪守祖训”、泥守古法的主张,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依据。在顽固派的攻击下,清朝统治者曾先后两次下令严禁该书流传。 思想基础: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理论 (2)《孔子改制考》 思想基础: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用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附会 《春秋》公羊派的学说,用“据乱”、“升平”、“太平”三世说,来解释历史的演进。所谓“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就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就是民主共和时代。他明确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君主专制肯定要被君主立宪所取代,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永远不可更改的传统说教,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发展与高涨 (一)兴起:公车上书 (二) 发展 1、宣传维新思想、建立政治团体(表现、影响) 2、思想论战 公车上书和维新派与帝党的结合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电至京师,举国哗然”,群情激愤,时康、麦孟华、梁等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应“会试”考,他先探知条约的一部分内容,大为震惊,立即派梁去发动广东、湖南两省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请求政府不要批准条约 ,各省举人闻风而动,上书请愿,无结果。康决定发动“大连署”上书。5月1日,邀各省举人会议于松筠庵,会上宣读了由他起草的长达14000多字的上皇帝书,声泪俱下,共有1300人签名,次日康将它递呈都察院。是为“公车上书”(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进京,故以公车为应考人代称) 维新运动的高涨 第三次上书的上达鼓舞了康,1895年6月,又写成《上清帝第四次》,由于无人代呈无结果,此次失败使康认识到:必须通过“创报刊以开知识”,“开会”以“合大群”,把他们动员和组织起来,而该工作又“非自京师始,非自王公大臣始不可”,从而使维新派的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维新派大办学会,报刊,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带有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为了争取更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支持和参加变法,康等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天津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大造变法舆论。 维新运动的高涨 1.《中外纪闻》与强学会 1895年7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由梁启超等人编撰,着重宣传西方的“富国”、“养民”、“教民”之法。两日一期,始每期印千份,后加到三千份,随诏书、奏章等分送北京官员,在部分官员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同年11月,由文廷式出面组织北京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每次集会都有人宣讲“中国自强之学”。 1.《中外纪闻》与强学会 维新运动的高涨 2.梁启超和《时务报》 梁启超(1873——1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