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并转申报课程的教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doc

各院系并转申报课程的教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院系并转申报课程的教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天气学》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我国幅员辽阔,春季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秋季的台风和冬季的寒潮常常给我国很多地区带来重大的自然灾害。当然,适时和适宜的风雨又是一种自然资源。我国是受季风影响的国家,无论自然灾害,还是自然资源,都与影响我国的季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防御灾害,做好上述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首先需要认识和把握各种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机制与规律,认识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的配置。天气学就是分析和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科。 北京大学《天气学》的教学历史悠久,具有特色。1950-60年代谢义炳、仇永炎和王绍武等老一代气象学家参与和主讲了天气学。1959年谢义炳先生等编写出版了北大第一本《天气学基础》的教材。文革以后,张镡教授和蒋尚城教授多年主讲天气学。北京大学举办过多期全国天气学讲学班,培养了大批气象人才,引领了全国暴雨攻关课题的研究。 自1976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教研室出版了《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教材后,其他院校先后出版了多本天气学内容的教材。随着大气探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以及新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我国季风天气气候特色研究内容的扩充,这些极大地丰富了天气学的教学内容。此外,北大近年来对气象学科的教学内容也作了很多的改革,因此天气学教材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实践。近20年来,北大从事大气科学教学的教师期盼再出版一本北大的《天气学》教材。 1998年原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天气学课程教学着手新老交替。1999年本人开始了《天气学》课程的讲授。与此同时,在教育部“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支持下,主讲人和其他教师一起带领2000年届的本科生,一边做毕业论文,一边开始制作《温带天气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经过一年的努力,三位同学不但完成了课件建设,还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了4篇论文。在2001年多媒体课件开始投入教学的同时,《天气学教材》电子版的编写也在进行。考虑到北大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增加了气候部分,主要是季风和大气环流,我们在电子教材中扩展了这些内容。2002年《天气学》的电子版开始用于教学。 2003年初《天气学》书稿交北大出版社并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资助,2004年夏季出版。本书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天气学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与研究参考。为方便复习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除教材另外还提供了每章的要点与思考题。要点与思考题没有出版,将在上课时拷贝给同学,或上网获取。本教材在很多方面仍沿用了北京大学1976年教材的做法,如将基础理论部分集中写,但内容作了压缩。第一章是绪论,目的是从系统、尺度和天气学的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门学科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章是基础理论,它免除了大气动力学中的复杂推导,注重用结论解释天气学中的现象和问题。第三章讲大气环流,将流体实验与大气环流联系起来,以增加对大气环流的理解,也涉及到了海气耦合的内容。“气团和锋”与“气旋”部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了编写,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旋作了介绍。第六章讲西风带大型扰动,注重分析影响我国的冬季风系统与寒潮。第七章是中小尺度天气,其内容相对较多,也是天气学的重要部分。第八章讲季风,主要是夏季风,内容从东亚季风延伸到了全球季风。第九章讲低纬度天气,对影响我国的低纬度环流及高低值系统进行了介绍。第十章是中国降水,内容反映了降水的地区性、季节性和极端情况。 目前能够提供给大家学习的材料有2004年北大出版的《天气学》教材,2004年版的电子《天气学》ppt教材,2001年版《中纬度系统》多媒体课件,网络版《天气学》PDF教材,天气学《课程要点和问题》等文件。 教师介绍 天气学主讲教师:钱维宏,男,江苏东台人,2000年-现在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01年博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天气动力学专业,1982-1991年在江苏省气象台站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先后在《地理学报》、《气象学报》、《大气科学》等国内十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1990年获得华东区气象科技一等奖和中国气象学会青年科技奖及科技论文奖多项。1991年录取为兰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从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并将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刊物上,跨入了其科研生涯的第2个阶梯。1994年博士毕业到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留校教学。博士后期间从事了研究生《气候动力学》课程的编写和讲授。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各出版一本专著。1996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1999年开始主讲本科生的《天气学》和研究生的《气候动力学》课程,2004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其编写的《天气学》教材。 2000年以来,每年带2-3个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加之每年有1-2个研究生加入,形成了一个名为“Monsoon Environment Research Group”(MERG)的研究组。目前组内有副教授2人,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