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7-2018学年度 期末统考七年语文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7-2018学年度 期末统考七年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7-2018学年度 期末统考七年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㈠ ㈡ ㈢ ㈣ ㈠ ㈡ 得 分 *温馨提示* 卷面提示:认真书写,文面整洁,工整规范、美观有体。沟涂抹一处2分,扣完为止。一、将下列句子用正楷字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注意规范标点符号。(2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阅读(53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溉汲(jí) 缥缈(piāo) 钦差(qīng) 木刻(kè) B.狭隘(ài) 恍惚(huǎng) 蜷伏(quán) 确凿(zuò) C.菜畦(qí) 粗犷(guǎng) 敧斜(qī) 搓捻(niǎn) D.掺和(he) 怂恿(sǒng) 蹒跚(pán) 倜傥(t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 ) A.杞人忧天 骇人听闻 披蓑带笠 咄咄逼人 B.力不遐供 随声附和 怪诞不惊 畏罪潜逃 C.居心叵测 疲倦不堪 惊慌失措 美不胜收 D.人迹罕至 莫不关心 神采奕奕 呼朋引伴 3.对下列句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莅临:来临)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阻骂着夺去我们东西的人。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D.济南的冬天是响睛的。(响晴:响亮而晴朗)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电影中的美国西部边疆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 B.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是不正确的。 C.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要不求甚解。 D.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5.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2分) ( ) A.《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家。代表作诗集《女神》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园丁集》《飞鸟集》。 C.《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女娲造人》作者袁珂,童话家。著有《中国古代童话》《山海经校注》等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描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这里“能”是动词。 B.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载体,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C.《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D.《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力和灵活的想象力。 7.默写(6分) ①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② 夫君子之行,□□□□,□□□□。 ( 诸葛亮《诫子书》) ③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④《天净沙·秋思》中点明游子思乡主题的诗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狼》,回答问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 ,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