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东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第一讲 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东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有: (1)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2)研究普遍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发展的关系,揭示、探索如何调节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交叉立体作用,以及教育对象在受环境影响时的能动作用。 (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领导职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业务领域中去,以及促成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 ? 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 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产生了人的需要,需要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要,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这种体现思想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周期运动,形成人们的思想活动过程。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这种改变引起需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改变动机,控制行为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的规律。 ?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视角: 哲学的视角 心理学的视角 教育学的视角 伦理学的视角 政治学的视角 二、东西方教育思想比较专题的目的 1、继承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精华 2、扩大学术视野 1、张瑞璠,王承绪主编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单中慧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中国教育思想史(七卷) 4、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二讲 东西方古代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时代背景及生平 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孔丘三岁丧父,出身微贱。年轻时曾做过季氏的“委吏”(管会计)和“乘田”(管畜牧),后来做过大司寇(管刑法)。很早就立志为学,以好学闻名。近30岁时开始教育活动,开创私学。 孔丘生活于乱世。自周平王东迁之后,王权倾颓,诸侯势盛。诸侯与天子争雄,诸侯与诸侯争霸,攻城略地,争杀不已。纲纪反常,社会失序。在社会风气上,礼坏乐崩,道德沦丧,传统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在教育上,官学废弛,“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孔子抱匡世济民之心,游说列国,希望通过正名、尊王、从周、复礼、德化的路径,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实现庶、富、教的理想。十三年后回到鲁国,专心完成教育和著述工作,成就了一生的事业。 2、孔子的主要思想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伦理问题居于中心地位,是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的伦理学是政治伦理学,伦理是达到社会政治目的的手段。孔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仁、礼、中庸。 仁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但是由于孔子没有对“仁”的本质作出阐释,因此,对“仁”的内涵的解释往往莫衷一是。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仁者,人也。” 在这里,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伦理概念。仁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即“德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孔子对人际关系的主张,即“忠恕”观念。“克己,就是要战胜自己”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念旧恶”“以直报怨”。“未有小人而仁者”。 可见,“仁”是很高的道德标准,但是仁不是高不可攀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关键在于“志于仁”、“好仁”、“仁以为己任”、“依于仁”,通过学习和修养,达到最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