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二)含解析.docVIP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攻练:(二)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频考点专攻练(二) 封建文明的繁荣——魏晋、隋唐 (35分钟 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 【最新模拟精练】 1.(2017·保定模拟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解析】选D。材料“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表明中央官职分工更加细化,有利于合理行使决策权力,减少人为性失误,故D正确。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方式 (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在决策过程中,相权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在执行过程中,相权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 2.(2017·黄冈模拟)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解析】选B。依据题干材料“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以看出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故B正确。 3.(2017·宜昌模拟)据《新唐书》记载,“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买昏(通“婚”)为荣耶?……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门当户对的观念 B.士族门阀的衰落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儒家思想受冲击 【解析】选B。谋士劳臣不再“纳货旧门”,以与士族通婚为荣,反映出门当户对的观念受到冲击,故A错误;不再以与士族通婚为荣,反映出士族门阀的衰落,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错误;“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故D错误。 【拓展延伸】九品中正制衰落的原因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是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选举权操纵在地方豪强之手,“爱恶随心,荣辱在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无考校之实,私无告诉之意”(《晋书·刘毅传》)。由于这种选举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广大民众进入政权的道路,所以在隋以后,随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崩溃,九品中正制也随之被废除,而代之以科举制。 4.(2017·自贡模拟)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D。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家理想,故A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 5.(2017·福州模拟)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  )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解析】选C。封建政府不会统一分配全国的土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才会那么做,故A错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封建土地地主私有制,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故B错误;北魏分田地是为了与民休养生息,保护与发展小农经济,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故C正确;从材料中“男”“女”“牛”等字眼得出当时仍然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故D错误。 6.(2017·武汉模拟)《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  )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