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Word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谈 审 美 移 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它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逑,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晴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诬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休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休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休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子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早把移情作为美学观念描绘出来的是庄子。在《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时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也是快乐的。
B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美学家。德国的立普斯最早提出移情观念并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因此被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移情活动中,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没有界限。不仅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互赠、物我回环的境界。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说法不一,谷鲁斯等人认为移情源于人的“内模仿”,立普斯则认为移情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作者认为前者并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27课时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共70张PPT).ppt
-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doc
-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doc
- 浙江省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1课时 实 数 (共68张PPT).ppt
- 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浙江省宁波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
- 浙江省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四章《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小自测 (共47张PPT).ppt
- 浙江省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六章《圆》小自测 (共58张PPT).ppt
- 浙江省义乌市四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1月)语文试题.doc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毛陈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doc
- 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doc
- 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湖南省邵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 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
- 湖南省长沙市21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doc
- 湖南长沙县松雅湖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最近下载
- 海口市美兰区健身俱乐部会员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oc VIP
- 第2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课件)《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pptx VIP
- 第1讲《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课件)《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ppt VIP
- 2017初中生物会考最全知识点复习资料(必过).doc VIP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pptx VIP
- 铝厂熔铸车间安全常识.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VIP
- 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五年级上册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2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教案.doc VIP
- 《公共安全教育》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