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
第4章、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
第一节、合天下之全势
自古兴衰更替,天下之全势必取决于中原。进取天下,中原为必争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天下统—,形势集中于中原;天下分裂,形势分散于四方。从治到乱,形势由中原分散四方;从乱到治,形势由四方汇集中原。治乱兴衰固然不全由地理因素决定,但在地理上体现出的轨迹却是这样的。
中原可以合天下之全势。中原处四方之中,为四方联系的枢纽,由中原趋周围地域,由周围地域趋中原,都很便捷。中原有事,必影响四方;四方有事,必波及中原。
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争之地。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必中原安定,四方才可能安定;若中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问鼎天下;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谋天下之长治久安。
但天下纷乱之初,因为中原四面皆可受敌,四方分崩的离心力足以撕裂中原形势,而使中原成为一个动荡的交汇之地。动荡的洪流足以冲毁任何据守中原的努力。此时,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者易,而据中原四战之地者难。
天下纷乱之时,中原每成群雄逐鹿的局面。然而,逐鹿虽在中原,但真正能参入逐鹿的群雄,多不起于中原,而起于四角。先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因天时,据地利,得人和,从容经营,积累力量,往往能成就一方霸业。不过,这只是在完成积累阶段,若要统一天下,则必须于积累阶段完成之后进取中原决于对中原的经营。
在从治到乱、从合到分的阶段,据中原四战之地者常难,而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者常易;而在从乱趋治、从分趋合的阶段,只有走出四角争中原者才有机会争天下,若仍固守一隅,则终难摆脱偏霸局面。
秦、西汉和唐都是以关中为基础进取天下。秦自商鞅变法之后,经数世的积累,到昭襄王时,已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但秦屡攻齐、楚,而获利不大。范睢入秦,建远交近攻之策,范睢认为:“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注:《史记》卷七十九、范睢传]秦用范睢之谋,大大加快了东进的步伐。杜牧作《罪言》,以秦得韩为“折天下脊”[注:《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杜牧传]。西汉统一天下,大抵循秦之故辙:其根基在关中,扩展在两翼,而决战在中原。唐起于河东,先入据关巾,抚定关陇之后,即出关攻王世充,争河南。李世民攻洛阳之战,一举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两支势力,北方粗定。
东汉刘秀则开创了由河北进取天下的先例:刘秀先据河北、河内作为根基,次取河南,据洛阳,立以为都。然后,遣将四略,东平张步、董宪,南定秦丰、田戎,西灭隗嚣、公孙述,北扫彭宠、卢芳,统一天下。
西晋和隋都是以北方平定南方而统一天下,他们所凭的基业却都因袭了前代的成资。西晋灭吴而统一天下,其基业因袭了曹魏时期积累下来的成资。曹操据中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统一北方,为西晋日后统一天下打下基础。隋灭陈而统一天下,所因袭的成资却可由北周一直追溯到西魏。西魏宇文泰在东魏高欢两攻关中不利之后,即反守为攻,出关争河南,双方多次激战于洛阳一带,后又趁侯景叛东魏之机,夺占河南大部土地;至北周时,双方又多次激战于洛阳一带。
明朝朱元璋开创了由东南进取天下的先例。朱元璋据有金陵,西平陈友谅,东灭张士诚,平定江南,然后北伐元朝,先攻山东,由山东包卷河南,直抵潼关,控制中原之后,再才北上攻大都,驱逐蒙古势力,统一天下。
进取天下之日,中原为必争之地。天下既定,控御四方,安定四方也取决于对中原的经营。我们可从历代都城的建置来看它们对于中原的重视。
西汉立都关中,却以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与弘农俱属司隶校尉部。司马迁说:“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注:《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汉文帝时,又按贾谊的策划,增强地处中原的梁和淮阳两大封国,以备东方同姓诸侯王。按贾谊之议,“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注:《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南阳为南都。三京成鼎足之势。
曹魏也定都洛阳,但立五都之制,以谯(今亳县)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遗迹、邺为王业本基,均建为陪都,与洛阳一道,号为五都。实则谯、许昌、长安和邺城分峙洛阳四面,足以控御四方。曹魏还根据三国鼎立的形势,营合肥、襄阳、祁山为重镇,对抗吴、蜀。魏明帝曾说:“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必破之三城之下。”[注:《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
隋、唐都立都关中,但都以洛阳为东都。隋炀帝时,还环绕中原腹地挖长堑以备御东方,长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今新乡东北),渡河,至俊仪(今开封)、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注:《隋书》卷三、炀帝纪]唐代陪都之制变易颇多,大抵前期以长安、洛阳为东西二京,后期又曾以长安为上都,洛阳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
五代、北宋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