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上课用概要
《论语》十二章;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孔子墓地;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触类旁通 ;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 ③ 教育的基本内容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诗、礼是其主要课程;④ 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
——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 ;2.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爱学、乐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学而不厌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2.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2.为学之道
② 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思结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
——精益求精;2.为学之道
③ 学习的内容
文、行、忠、信。(《述而》)
——博学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贯一;2.为学之道
④ 学习的目的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学以致用
“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为己之学;孔子杏坛讲学;孔子杏坛讲学;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读准字音;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论语》中指孔子。
曰(yuē ) : 说;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