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钢的淬火.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钢的淬火

§7.1 淬火方法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淬火介质分类—根据冷却过程中的特点分两大类: 4.常用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 (2)国内快速淬火油的冷却性能 ①特性温度:约620℃ ②特性温度的时间:3.5S ③800℃冷到400℃时间:4.0S 最大冷却速度:Vmax≈400℃/S, 最大冷却速度的温度:T≈500℃ (3)影响油冷却能力的主要因素:粘度、油温 ①油的粘度大,则流动性差,降低汽泡逸出速度和对流使热速度,使冷却能力↘,反然亦知。 ②油温对冷速影响不大,如10%机油,20~80%的Vmax相同,位置基本不变。 一般使用10~20机油作淬火介质,使用温度40~80℃(共闪点165~170℃)要有搅拌装置或循环油。 还有些新型淬火介质(教材P178): 1)过饱和硝盐水溶液(冷却能理介于水和油之间): 配方:25%NaNO3+49%NaOH+26%KNO3+35%H2O 2)水玻璃淬火剂 3)氯化锌-碱水溶液 4)合成淬火剂 5)聚醚淬火剂 §7.3 钢的 淬透性 1.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 所能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淬硬层深度的评定标准,常以半马氏体组织层(50%M)所处的深度或硬度为HRC45所处的深度值来表示(图3-8)。 钢的淬透性属性: 1)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 2)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与过冷奥氏体的 稳定性(或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 3)在同一淬火条件下:获得淬硬层愈深的钢的淬透 性愈好。 4)从理论上讲,淬硬层深度应是马氏体层的厚度, 但在测定上有困难。因为M中混入少量(5~1%) 屈氏体,显微观察与硬度测试都不易察觉,所以 实际上采用从钢件表面到半M区(即M和屈氏体各 占一半)的深度作为淬硬层深度。 图3-8 U曲线法示意图 ●淬硬层与淬透性 ●淬硬性与淬透性 淬火M的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钢中的含C量,C↗,则HRC↗。 淬硬性好的钢,淬透性不一定好,如高碳钢(碳素工具钢)能淬成HRC66的高硬度,但淬透性并不好。而低碳高合金钢,淬成M后,硬度不高,但却获得比高碳钢厚的M层,即淬透性好。 淬硬性:是指钢淬成马氏体时,它能达到的最高 硬度的能力。 1.淬透性的实际意义 钢的淬透性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拉、压、弯曲或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工作的尺寸较大的零件,例如各类齿轮、轴类零件,希望整个截面都能被淬透,从而保证零件在整个截面上的机械性能均匀一致。选用淬透性较高的钢即能满足这一要求。如果钢的淬透性低,雾件整个截面不能全部淬透,则表面到心部的组织不一样,机械性能也不相同,心部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很低。 ●另外,对于形状复杂、要求淬火变形小的工件,如果选用淬透性较高的钢,便可以在较缓和的介质中淬火,因而工件变形较小。但是并非任何工件都要求选用淬透性高的钢,在有些情况下反而希望钢的淬透性低些。例如表面淬火用钢就是一种低淬透性钢,淬火时只是表面层得到马氏体。焊接用的钢也希望淬透性小,目的是为了避免焊缝及热影响区在焊后冷却过程中得到马氏体组织,从而防止焊接构件的变形和开裂。 弊:T↗,表面氧化、脱碳程度↗。 T↗,r晶粒尺寸↗,淬火组织粗大。 T↗,高碳钢的r中C%↗→A%↗,片M%↗, 变形和开裂倾向↗。 ①温度高的利弊: 利:T↗,A的成分均匀性↗,A稳定性↗, 低碳钢易淬透。 ②把握几个原则: a.在空气炉中(箱式炉、井式炉等),因加热速度较 慢,可考虑T增加 10~30℃(比盐浴炉高些); b.大型零件透热时间长,可↗T 20~50℃; c.小零件或复杂零件取下限; d.要求变形小的零件取下限; e.原始组织细小的可取上限; f.用油淬火(合金钢)可比用水淬火的T↗20℃。 空气:方便、但易氧化脱碳(箱式电阻炉、台车炉) 燃气:脱碳少,但环境易污染(井式气体渗碳炉、 保护气氛加热炉) 盐浴:氧化脱碳少,加热速度快,但成本高,有毒 气,环境污染。 2)加热介质的选择 常用加热介质或设备 τ-加热时间min; α-加热系数min/㎜;α的取值与加热介质有关, (见表3-1) K-装炉 修正系数,1~1.5; D-零件有效厚度㎜ 3) 加热时间的选择 依据零件尺寸及加热介质 经验公式:τ=α·K·D T=(1.0~1.2)D T=(1.2~1.5)D 碳素钢 合金钢 空气电阻炉 T=(0.2~0.4)D T=(0.3~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