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22课历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级上册22课历史课件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1892-1978) 赵树理(1906-1970) 小二黑结婚 代表作: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烟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李有才板话 :中篇小说。赵树理作。1943年发表。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丁玲,中国女作家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中国女作家 1、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 2、郭沫若 《屈原》 3、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4、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美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 2、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谢谢观看 * * 2、严复的成就( ) 译著《天演论》 3、詹天佑的成就( ) 京张铁路 4、侯德榜的成就( ) 《制碱》 1、魏源的成就( ) 《海国图志》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 高筱羽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 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两个知识点 新式教育的开端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作为“新政”,创京师大学堂。 3、废科举,兴学校。京师大学堂开办以后,科举制仍然存在。维新变法失败后,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898年底开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新式教育的开端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丛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京师大学堂的教职员 张 之 洞 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文学巨匠鲁迅 代表作: 《狂人日记》 《孔乙己》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近代反封建斗争中最彻底、影响最广泛的思想家。1902年赴日留学,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 孔乙己 《新青年》四卷五号上发表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中国画家、美术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善油画、国画,尤精素描,以画马驰名中外。 美术大师徐悲鸿 代表作: 《愚公移山》 徐悲鸿1937年留法照片 《愚公移山图》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 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徐悲鸿-奔马图 《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