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绵城建设技术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批准部门试行日期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管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有关单位上海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经审查和我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自起实施规范负责管理上海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解释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一年月日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海绵城市相关工作要求根据要求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DG/T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DG/T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批准部门: 试行日期: 2017 上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管201 ]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于批准 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有关单位: 上海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经审查和我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自起实施。 规范负责管理、上海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解释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年月日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海绵城市相关工作要求,根据要求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规程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水质;4.;5.设计;6.验收;7.;8.和控制。 规程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相关资料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 主要起草: 张辰(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一 丁磊 王盼 王瑛 王本耀 王磊 王雪明 车越 尹冠霖 包子翰 叶少帆 左倬 吕永鹏 朱家真 朱雪诞 李佳毅 刘瑾 刘恩芳 张建频 陈嫣 严巍 时珍宝 陈亚杰 陈煜权 杨凯 杨柳 郑晓光 周艺文 金敏 郭羽 郭亚丽 赵俊 钱少华 徐凤 徐国强 高承勇 审查人: 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6 3水量和水质 10 3.1一般规定 10 3.2水量 12 3.3 水质 17 4规划 18 4.1一般规定 18 4.2总体规划层面 18 4.3详细规划层面 21 4.4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26 5 设计 28 5.1一般规定 28 5.2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33 5.3技术措施 39 6 施工和验收 63 7 运行维护 76 8监测和控制 84 附录A 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 92 本规程用词说明 97 引用标准名录 98 附:条文说明 100 Contents 1 总则 1.0.1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指导相关规划编制、运行维护、,制订本规程。 【】 1.0.2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规划编制以及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等系统新、改、扩建项目的。 【】 1.0.3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涵盖、管渠系统和系统,本规程的内容以相关技术为主。 【】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源头减排系统、排水管渠系统和排涝除险系统。源头减排系统,又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排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源头减排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排涝除险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程的内容主要以源头减排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措施为主,包括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和水务系统中可应用的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生物滞留设施、生态护岸等低影响开发技术。 1.0.4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和统筹建设的原则。 【】 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从规划层面统筹平衡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和水务等系统关系,确保各类指标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河流、湖泊、湿地、坑塘和沟渠等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应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坚持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坚持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综合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应综合分析上海的水文地质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根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控制目标和指标,科学规划和布局,选择适用技术;应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城市建设和城市水系统的关系,改变城市

文档评论(0)

jinchen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