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史、书籍史到文献文化史.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献史、书籍史到文献文化史

JoI瓜NAI.OFNANJINGUNIVERSITY./Phihsoph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l№3r 2013·文献文化史研究·主持人语:“文献文化史”概念的提出,有多方面的学术背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献学的学术积累 汗牛充栋,近现代以来有关出版史和藏书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湘当可观,近几十年来海外学术界对于书籍史(尤其是书籍的社会文化史)和印刷文化史的研究方兴未艾,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兴趣持久浓厚,长盛不衰。上述诸种因素,不仅催生了文献文化史这一新的学术领域,而且为其提供了方法启示与视野借鉴。从这些学术背景来看,文献文化史具有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与天俱来的跨学科优势。如何引入文化史的宏通视野,引来当代学术尤其是西方学术的“活水”,化解中国传统文献学的视阈局限,盘活中国传统学术资源;如何从中国文献文化的实际出发,使西方的书籍史和印刷文化 史研究与悠久丰厚的中国文献传统更好地结合。从而使文献文化史成为一门研究真正中国问题、体现完 整中国性的学科,赵益教授在其论文《从文献史、书籍史到文献文化史》中,对此作了颇为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文献文化史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献、使用文献,开掘文献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处于庞大而复杂的文献网络之中的各种文献均有各自的特质与文化个性,只有充分认识其文献特质,才能准确阐释其意义内涵,徐雁平的论文《从翁心存、翁同拆日记的对读探究日记文献的一种特质》提供了一个很有启示的研究个案。(程章灿)从文献史、书籍史到文献文化史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摘要:中国学术传统对文献的重视,使文献校雠之学、文献史、出版史、藏书史等专门研究在 现当代以来得到持续发展,但这些研究仍然缺乏对整体文献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关注。当代海外汉学进行的中国书籍社会史研究,则因单纯移植西方“书籍史”问题意识而呈现出种种不足。与西方不同,中国文献书籍社会、文化意义的根本问题是文献图书的悠久历史与古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延续的内在关系及其内涵。只有在此问题意识下展开“文献一文化”的探讨,才能达成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历史、作用、意义的自我思考的拓展和深化。关键词:中国古代文献;文献史;书籍史;文献文化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10ZD130)二十世纪中期以降,西方史学界关于文献、图书特别是印刷书的社会、文化研究——“书 籍史”——逐渐兴盛,并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近二十年来,以“书籍史”的方法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图书史进行研究,也成为海外汉学的热点之一①。中国本土学术界对此一直予以密切①关于此方面的具体情况,可参阅CynthiaJ.Brokaw,“0ntheHistoryoftheBookin China”(inCynthiaJ.BrokawandKai·wingChow(eds.),Printi噌andBookCulturein LateImperialChina,UniversityofCaliforniaPIGs8,2005)、梅尔清《印刷的世界:书籍、出版文化和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刘宗灵等译,史林)2008年第4期)、周绍明《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附录《本书所涉及相关书目的说明》(何朝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涂丰恩明清书籍史的研究回顾》(《新史学》二十卷一期,2009年3月)的相关综述。蓊万方数据的关注①,并在近十年以来渐次展开此一新领域的探讨②,但相关研究始终不能超越中国学术固I◇有传统的文献研究和一般意义上的“专史”研究如文献史、书史、ttl版史、印刷史、藏书史的层面,l憋“书籍史”的新观念并未得到明确,“文献”、“书籍”、“出版”、“印刷”等概念的内涵始终未能得到l叠统一,“文献史”、“出版史”、“书籍史”、“书籍文化”、“出版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精确的界线至今l从晦涩不明③,真正意义上的以社会、文化视角为主导的“书籍史”研究仍然相对沉寂④,与传统文献l釜史、图书史、印刷出版史等领域研究的持续发达形成鲜明的对照。I中某种学术状况的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但一定是具有自身内在原因的。由此我们必然要思l书考的是:本土学术中这种自成系统的文献、图书研究具有什么样的“内在理路”及其强大惯性,从l藉而使新方法、新视角的引入发生某种观念上的歧异和实践中的困惑?或者,中国学术在借鉴西方l;书籍史观照视野的过程中,是否未能充分反思研究对象——中国古代文献、书籍一的客观属I文性,以至于没有提出适合于这种对象属性的新问题?l竺显然,对上述现象及内在原因的认真思考首先在于梳理中国自有的传统,并由此回到我们的l化对象本身中,去发现其所以区别于他物的自性。它将不仅有助于借鉴新的方法,加深对既有问题l更的思考,而且能够促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