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政史地]第1课 孔子与老子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老子之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道” (1)哲学思想 (2)政治主张 朴素的辩证法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 。 积极 消极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对老子思想的评介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老子》名言欣赏: ——老子《道德经》 老子 孔子 历史影响 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学派 人物 儒家 道家 仁、礼、为政以德 无为而治 敬鬼神而远之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D B * *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孔子在世界 非洲首家孔子学 院将落户肯尼亚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孔子在柏林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 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为何孔子会得到如此尊崇? 2008年祭孔大典的精彩瞬间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秀山高级中学 邱伟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和老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1.孔子其人 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 公元前551—479 )是春秋時代末期的思想家 ,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 今山东省曲阜)人 .提倡德治, 致力於教育 ,并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古代文献 .現存《论语》一书,是記述孔子談話及思想的主要資料 . 明 代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圖 孔子之生平 孔子故里——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仁”: (1)政治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的主要内容: 爱人 (2)实现“仁”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之 “仁” 孔子[仁]的学说 “仁”: 就是指个人的 人格 和人际关系。 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 “礼”: (1)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克己复礼” “正名” 《论语》之 “礼”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2、孔子之思想学说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仁”: “礼”: (1)政治思想 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