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广洋湖发现一座千年古寺.docx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广洋湖发现一座千年古寺

扬州广洋湖发现一座千年古寺西汉初年刘邦为报项伯鸿门宴救命之恩,封项伯为射阳候,射阳从此成为项伯封地项候国。公元前117年设置射阳县(今宝应县射阳湖镇)。从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广洋湖一直隶属射阳县,属临淮郡,因此境内古遗址迹较多,其中就有一座千年古刹—兰亭寺。她充满神秘色彩,历经几度兴衰,声名远扬。据《宝应历代县志类编》载:“兰亭寺始建宋元佑年间,清道光年间改名禅院为寺”。古兰亭寺规模较大,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大殿、僧房和山门殿组成,20世纪40年代仍香火旺盛,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现存建筑为1950年复建(于2014年进行扩建)。现存大殿柱础石三块,门额“古兰亭寺”一块,石鼓一对,石鼓两面均有雕刻纹饰,石鼓其中一面雕狮子盘球。山门白矾石门槛一块,长150厘米、高30厘米、厚16厘米。赵孟頫所题石碑兰亭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皇帝亲手所植“千年枯枝牡丹王”(毁于文革期间)亦在院内花坛绽放春色。而古寺所在的兰亭村、兰亭荡也因这座兰亭寺而得名也,兰亭荡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地陷,城镇消失,变成一个巨大的湖面,只剩下城郊这座古寺,见证着曾经的繁华。古兰亭寺据历史记载,历代文人墨客、朝廷重臣、士大夫慕名来禅院跋序书帖刻石塑碑者甚多,如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重题《过宝应县跋兰亭本》(1310年9月16日)、明朝学者叶贽的《重修兰亭禅院记》(1493年)二文石刻等。此等珍宝“屡经兵燹,荡然一空”,现仅存石匾——《古兰亭寺》(传赵孟頫手书)。古兰亭寺重建于明朝英宗正统年(1436-1449)历时十三年。由于兵患,兰亭禅院屡遭摧残,明朝英宗正统年得道高僧“本源”发起,尽其能力,(乙丑岁—1445年)“仍与里人刘志远等,募诸尚义施者,助其不足”,重建兰亭禅院。使之初具规模。重修扩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宪宗弘治年间(1465—1487—1493年)历时二十八载。因“得住持宗通和尚,偕善士严仲隆(成化戊子—1468年)重加修葺,……院遂稍振”。修建于清朝宣宗道光年(1821-1850年),并将“兰亭禅院”更名为“兰亭寺”。朝香拜佛的善男善女络绎不绝。书法家协会拜谒广洋兰亭寺毁殁于1942年日本侵华战争。兰亭地处六县中轴,即距宝应、高邮、兴化、盐城、阜宁、建湖六县城皆约为90华里。因此兰亭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就近代而言,国民党发动派将领李守维的89军部就设于此;六县匪首高守全的大本营在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东乡游击队的指挥中心在此;民众联防组织活动中心在此。日本侵略军久欲强占而难以得逞,终用炮火和汽油将“兰亭禅寺院”夷为平地。此后五十余年禅院寺宅基和断砖剩瓦为人民革命斗争和教育事业作了贡献。昌乘法师、隆德法师师徒二人,在寺基一吁垒室窝棚,诵经参佛。赵孟頫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 十一世孙、秦王 嫡派子孙;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 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公元1310年农历九月十六,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舟次宝应 ,在古邗沟西岸的宝应广洋湖镇兰亭寺,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十三跋中的第二跋。这也是赵氏跋兰亭中的字数最多、字体最妍美的一跋。《兰亭十三跋》据史料记载,赵孟頫自九月初五从浙江南浔(今湖洲)登舟,由独孤长老携定武本兰亭序相送。奉旨进元大都北京,途经宝应兰亭寺,赵弃舟上岸,持独孤长老之荐拜谒了兰亭寺及长老。写下了对兰亭序感慨最深、考证内容最为翔实的第二跋(见图),应长老之请并题写了“古兰亭寺”匾额(见图)。赵离开后,兰亭寺长老将此跋与第一跋以及匾额“古兰亭寺”分别镌刻成三块石碑,保存了数百年。后三碑被日寇掳走。抗日胜利后,当地百姓从兴化县沙沟镇鬼子据点中找回,文革中二跋刻石被毁没,现仅存古兰亭寺碑额。《兰亭十三跋》石碑据考证,赵在宝应逗留期间,还拜谒了宝应东乡的诸多名刹。不久前,县佛协会长宁国寺方丈清纯大和尚向余提供了“唐建潼口禅寺”匾额照片及原石,方知亦出自赵子昂之手。可见赵由于书法崇拜王石军而学兰亭序,途经宝应拜谒兰亭寺,题匾、题跋成为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亦与宝应佛教结下了的翰墨因缘。这正是“千年古寺曰兰亭,子昂一跋天下名”。《兰亭十三跋》书籍《兰亭十三跋》(第二跋)原文: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①,尤延之②诸公,其精识之尤者。於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③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