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稀植物格木的研究进展林业与环境科学
珍稀植物格木的研究进展
李胜强1 许建新2 陈波1 肖红1 徐双双1 冯志坚1*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州 510642;2.深圳园林科学研究所)
摘要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格木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群落学特征、濒危机制和保护对策等,为格木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格木 生物学特性 育苗造林技术 群落学特征
Advances Research on the Rare and Precious Plant of
Erythrophleum fordii
Li Shengqiang1 Xu jianxin2 Chen bo1 Xiao hong1 Xu shuangshuang1 Feng zhijian1(
(1.College of Forest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42;2.Shenzhen Institute of Landscape Science)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udy progress on Erythrophloeum fordii wa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raising seedlings and silvicultur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endangerment mechanism an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and so on,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about Erythrophloeum fordii.
Key words:Erythrophloeum fordii,biology characteristic,raising seedlings and silviculture,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又名赤叶木、斗登风、孤坟柴,为苏木科格木属常绿高大乔木,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和台湾等省区,分布于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1-4],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成分。格木冠幅宽阔,叶色苍绿,树型优美,为优良观赏树种,可作路旁绿化之用[3]。同时,格木也是珍贵的用材树种 [2],近几十年来不断遭到滥砍乱伐,导致野生的格木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中国植物红皮书》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之一[4]。因此,保护和扩大繁殖栽培这一珍贵树种已刻不容缓。本文将系统地总结格木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和群落学特征,探讨其濒危机制和保护对策,对保护、培育和利用格木这一珍贵树种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1生物性特性
格木属常绿大乔木,2回偶数羽状复叶????
格木产于,另外越南也有分布喜温暖湿润气候,分布区年均温22.1℃,℃,℃。年降雨量1 5002 000 mm,相对湿度78%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或红壤,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正常在干旱、瘠薄地方生长不良幼龄稍耐荫,中龄后喜光,幼树若长期处于林荫下,则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幼苗幼树都不耐寒常因霜冻而枯梢,频繁的重霜天气可导致死亡。在广西南部为季雨林或半常绿季雨林的主要组成成分,局部地段可成为优势树种,或呈散状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丘陵疏林地或林缘。[18]。
3群落学特征研究
目前有部分学者对不同分布区的格木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蚁伟民等[20]1999年对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所调查的1 600 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91种,分属49科,78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群落组成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外貌终年常绿,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乔木叶子多为单叶并以中型叶为主,反映了格木适宜高温湿润的生境。群落中格木种群的重要值大于其他种群,说明格木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同时还指出格木群落年龄较老,处于成熟阶段。蚁伟民等[21]于2000年进一步地对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格木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均比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大。且格木群落是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诸多群落中, 生产力、增长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的群落,其数值可与热带常绿林相媲美,也反映了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幅度。而魏识广和李林[22]等以国际上通用的CTFS规范对鼎湖山格木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并首次通过对格木种群运用加速单纯形迭代法,逐次把种群数量数据代入6个种群动态模型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