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导论课件水文部分lect6-1017.ppt
复习 大洋温度的铅直分布 复 习 大洋表层盐度的平面分布特征 S亚热带S赤道S极地 ;S近岸低,S大洋高;寒、暖流交汇处,等盐线密集,ΔS水平大; S冬季分布特征与S夏季情况相似 大洋底层盐度的平面分布特征 区域性的差异逐渐变小,层次逾深,差异也越小 盐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密度的分布变化 ρ(S,T,0) ∝S, T-1 ??, ?? t-S曲线的作法:t为纵坐标,S为横坐标 水团数=拐点数+2 水团的概念:大水体,不是某一深度或某一点,这个大水体主要的水文要素在空间上具有相对的均一性,在时间上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且与周围的海水在理化性质和变化规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水团的均一性是相对的,但总有一部分水体的特征值最为突出。因此常用核心值的大小及核心位置来判别整个水团特性水平的高低和水团的移动 水团的边界:是一个不连续面。 Molecular Diffusion Turbulent Mixing 7.2 海洋湍流(Turbulent) 基本特征:随机性、扩散性和耗散性 湍流的生消 a. 水层的垂直稳定度(Stability) 定义:指各水层保持原来状态的能力 取决于各水层密度的垂直分布 3)对流混合效应 对流混合是由冷却或增盐引起,因此匀和层的T和S与混合前的平均值不同 对流混合不会出现密度跃层 降温情况:t↓→ρ↑,因此t后t前平均,S后=S前平均, ρ后 ρ前 增盐情况:S↑→ρ↑,因此S后S前平均,t后=t前平均, ρ后 ρ前 阶梯状结构 不规则的扰动型结构 第五章 海洋环流 (The currents) 海流的概念(定义、成因、分类与表示方法) 海水运动方程与连续性方程(海水受力:重力、压力、科氏力与切应力) 地转流 (地转方程、动力计算) 风海流 (漂流理论、浅海风海流、体积运输、上升流与下降流) 世界大洋的环流(风生大洋环流、热盐环流、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5.1 海流的概念 定义:海流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一个月、一个季节、一年或长期)具有大体一定方向和速度的海水运动,又称为常流(《物理海洋学基础》) 2. 产生 风、温盐变化导致密度分布不均匀、海面倾斜、天体引潮力、海啸 3. 分类 寒流和暖流 相对于周围的温度(寒流来自水温低处,暖流来自水温高处) 以相对温度为准,因此T寒T暖 如 周围 12° 流 15°(暖) 20° 17 °(寒) 暖流 :低纬→高纬,寒流 : 高纬→低纬 暖流:热带、亚热带;高T高S;含氧量和营养盐低;生产力低;透明度大;兰色 寒流:寒带、亚寒带;低T低S;含氧量和营养盐高;生产力高;透明度小;暗绿色 在海流图上常以红色和蓝色分别表示暖流和寒流 二者交汇处为渔场 4. 海流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1)海流的测定方法 拉格朗日法(漂流瓶、浮标或浮子等) 欧拉法 (2)海流的表示 矢量单位:流速和流向 ? 大小表示流速,箭号表示流向 海流的流向指的是海水流去的方向;而风向指的风吹来的方向 流向向北记为0 ° ,向东则为90°,向南流动为180 °,向西270 ° 单位:m/s 5.2 海水运动方程 5.2.1 Coordinate system(坐标系)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笛卡尔坐标系):x is to the east, y is to the north、z is up f-Plane:Coriolis force (f,科氏力) is assumed constant(常数) β-Plane:Coriolis force varies linearly with latitude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球面坐标系) 5.2.2 Newton’s second law(依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三)受力分析 1. 重力、重力位势 a.重力 重力:地心引力(G)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加速度(g):单位质量物体所受的重力(m/s2) 2 压强梯度力、海洋压力场 Dominant Forces Gravity(重力)、Pressure gradients(压强梯度力)、Wind Stress(风应力) Coriolis Force(科氏力)、Friction(摩擦力) 在笛卡尔坐标系: u、v、w——velocity in x、y、z direction ΣFx、ΣFy、ΣFz ——Force per unit mass in x、y、z direction — 地理纬度 z —从海平面向下算起的深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