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方法规律] (1)判断细胞的死活。 [应用解题] (2012·安庆高三检测)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g·mol)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随着溶液浓度增加,细胞质壁分离百分率由0~100变化说明,细胞之间细胞液浓度不同,但最大浓度不超过0.5 g·mol。 [答案] C [理论指导] 1.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是实验所得到的直观现象,如测得的有关数据、实验对象呈现的特殊颜色、气味、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实验结果应是对实验现象的直接陈述。 2.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知识的合理迁移,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的关于实验相关内容最本质的认识。如“鉴定葡萄糖是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共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实验结果;“葡萄糖是可溶性还原糖”则是实验结论。一个正确的实验设计应实现实验目的,即得出的结论就是实验目的。 简而言之,结论就是在总结直接的结果基础上,把这一事实进行总结从而上升到理论层次。 [典例分析] 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后,溶液会逐渐透明,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的溶血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试剂用具:稀释的羊的红细胞悬液、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记号笔。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结果及结论 预测结果 实验结论 如果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时间短 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思维导析] 由于可根据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的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所以根据对照、变量唯一的实验原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由于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即属于探究实验,因此结果分析时要考虑其全面性。 [标准答案] (1)第二步:分别量取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各10 mL,分别注入A、B两支试管 第三步:分别量取1 mL稀释的羊的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透明所需的时间 (2) 预测结果 实验结论 如果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时间短 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如果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时间相同 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请做: word部分: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课后练习 实战冲关 考题反馈抓落实 自主演练我成功 请做: word部分: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教师精品题库 考点分类抓基础 点点击破我能行 5.低倍镜下就可以看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 答案: 1.√ 2.× 3.√ 4.× 5.√ 考点分类抓基础 点点击破我能行 02 整合考点 破解疑难 1.对比分析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 图解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 基本组成或条件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 原理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渗透 水扩散的方向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特别提醒 (1)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的浓度大小。 (2)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是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别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3)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10%蔗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2.两组相近概念比较 (1)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区别:①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2)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 ①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 ②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轮总复习15—19.doc
- [高考]新课标人教A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选修01~04课时.ppt
- [高考]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设计与模式2010年11月24日.ppt
- [高考]新课程地理高考备考策略.ppt
- [高考]新课程新高考2011年6月湖北 2.ppt
- [高考]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备考策略.ppt
- [高考]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动词和短语动词.doc
- [高考]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周红星.ppt
- [高考]新课程新高考新对策.ppt
- [高考]最新最全的高考数学复习方法、考点、知识点总结.doc
- [高考]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新人教必修4.ppt
- [高考]第一方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理通用第二章 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ppt
- [高考]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z.ppt
- [高考]第一方案 高三一轮复习文理通用第二章 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第四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ppt
- [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 [高考]第一轮复习:农民阶级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与义和团.ppt
- [高考]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
- [高考]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 [高考]第一课 城市区位因素1.ppt
- [高考]第三单元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