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简要2016.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20 2016年优势病种3个:肝癖、肝着、积聚 2016年临床路径5个肝癖、肝着(轻、中、重)、积聚、鼓胀、肝癌 肝 癖(2016年) 1、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 治则:疏肝活血、健脾化湿 方药:祛脂化痰降酶方(脂肪肝1号方)加减。丹参20g、泽泻15g、海藻15g、生山楂10g、白术15g、柴胡6g、薏苡仁15g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肝苏颗粒。 (2)痰阻血瘀、湿郁化热 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化痰 方药:化痰祛瘀降酶方(脂肪肝2号方)加减。丹参20g、泽泻15g、海藻15g、生山楂10g、白术15g、虎杖15g、茵陈15g 中成药:茵莲清肝颗粒、当飞利肝宁片、大黄利胆片、茵栀黄口服液。 (3)湿郁血瘀、肝阴不足 治则:祛湿化瘀、活血滋阴 方药:养阴祛湿降酶方(脂肪肝3号方)加减。丹参20g、泽泻15g、海藻15g、生山楂10g、三七末6g(冲服)、枸杞15g、女贞子30g 2、运动疗法 运动治疗方案:①运动种类: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仰卧起坐、快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等。②运动强度:运动时脉搏应维持在(170-年龄)次/分钟,最多不超过(200-年龄)次/分。或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③运动持续时间:每次20分钟至60分钟。④运动实施时间:选择在下午或晚上。⑤运动实施频率:每周3-5次。⑥适应症:用于体重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和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病人。 3、饮食疗法: 肥胖者药控制饮食、降低体重、体重应以降至标准体重或仅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内为适宜。饮食疗法是减重的基础。一般每降低1%的体重可使血清ALT下降10%,减重10%可能使之复常。 (二)特色疗法 1、耳穴压豆 常选饥点、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或随症选穴。以王不留行籽置压穴处,胶布固定。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双侧耳穴轮流使用,1-2日1换。 2、中药封包疗法 (1)三黄膏: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等制作成膏,清热利湿解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痛;(2)脾胃贴:肉桂、木香、延胡索、白术、茯苓等健脾行气和胃,具有理气和胃,通络止痛作用。贴敷于胃脘、肝区、或贴于患处,每日1次。 3、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活血通络止痛、清热利湿作用。常选双侧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每日1次,亦可随症选穴。 4、中药熏洗疗法 (1)如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较甚者,予中药熏洗1号方:肉桂10g、鸡血藤30g、延胡索20g、牡蛎30g、桂枝10g、芡实10g、威灵仙20g、佩兰10g、独活10g、艾叶10g、净山楂15g,研末后以水冲泡双足,每次30分钟。具有温经通络祛湿、活血化瘀止痛作用。 (2)如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较甚者,予中药熏洗2号方:黄柏30g、大黄20g、延胡索20g、威灵仙30g、醋乳香15g、醋没药15g、伸筋草15g、净山楂10g,研末后以水冲泡双足,每次30分钟。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3)如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较甚者,予中药熏洗3号方:龙骨30g、牡蛎30g、茯苓20g、黄芩15g、桂枝10g、大黄15g、法半夏10g、密远志10g、北柴胡5g、净山楂10g,研末后以水冲泡双足,每次30分钟。具有安神定志、疏肝助眠作用。 5、肝病治疗仪(中频脉冲电治疗) 在肝脏体表投影区,即右胁--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循行之所,进行治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激发脏腑经络气机,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 6、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通过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祛脂方:茵陈30g、垂盆草30g、丹参20g、决明子15g、虎杖15g、净山楂15g、泽泻15g、法半夏10g、苍术10g、醋五味子10g、枳壳10g、红花10g、三七5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将纱布浸湿于上述药液中,放置于腹部脐周或肝区,再贴上电极片,每次45分钟,每日1-2次,具有祛脂化湿,理气化痰功效。 肝 着(2016年) 1、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或降酶方加减。茵陈30g、垂盆草30g、虎杖30g、野菊花30g、甘草10、葛根30、制大黄9g、栀子9g、赤芍30g、滑石15g、黄芩9g、石菖蒲9g、川贝母6g、藿香9g、射干9g、连翘15g等。 口苦而粘,小便黄赤者,加车前草15g、金钱草15g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