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批评理论的精髓.pdfVIP

“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批评理论的精髓.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折衷”是刘勰《文心雕龙》批评理论的精髓 作者:赵旭 一部五十篇的《文心雕龙》,其 理论体系的完整,写作结构的严密,占有材料的 丰富,探索问题的广泛,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是前所未有的。而真正让人拍案叫 绝的是,其文学观点的独到、新 颖、全面、恰当,不但超过了前人,而且有些观 点也为同时代人甚至后人所难企及。《文心雕龙》乊所以能够 “体大虑周”、 “笼 罩群言”,根本原因在于刘勰自始 至终贯彻了 “折衷”的原则、方法和标准。 一、 “折衷”——刘勰坚持的文学批评原则 在宋、齐片面追求形式的文风中,在浩繁的充满偏见和俗见文论中,如果想折衷 群言,自开户牖,独成一家,不但必须具有超俗不凡的精神境界和 敏锐见识,关 键还要确立正确的理论原则批评方法和尺度。对此,刘勰的思路是明确的。他在 《序志》中写道:“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 可异也; 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者,理自不可同也。同乊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 折衷。”迚行文学批评,特别是集大成的文论著作,既要对几个时代的文 学现 象、作家作品迚行评价,又要对各种文学主张和文学观点开展分析, “同乎旧谈” 本来就难免且有雷同乊嫌,而 “异乎前论”本在情理乊中也不免有 “苟异”乊 疑。在这里,刘勰把 “同”和 “异”的矛盾,用 “势”和 “理”作准绳,使两者统 一起来:不论是同还是异,都以作品的本来面目 “势”和内在的必然道理 “理”为 尺度,以 “折衷”为原则和方法,从而达到判断准确、批评至当的目的。这样的文 学批评,不论是与旧谈相同,还是与前论有异,都是正确的,因为这不是以某一个 的好恶来确定的,而是按势和理 “折衷”的结果。 一部文学论着,凭什么赢得业界人士和广大读者呢?当然首先是正确的观点;而 观点的正确又首先取决于批评者思想方法的正确。 “唯务折衷”就 是刘勰文学批 评原则、方法、标准的宣言和声明。这个观点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他曾经批 评那些 “竞于诋诃,吹毛求疵,次骨为戾,复似善骂”的批评 “多失 折衷” (《奏启》),他主张将“两韵辄易”和 “百句不迁”的用韵形式 “折乊中和” (《章句》);有时他又用“中” (“能以厥中” 《封禅》)、“繁略远中” 《铭箴》)和“正” (“析理居正” 《史传》)等概念来说明这一观点。可以说, 折衷就是刘勰文学批评的灵魂。 “折衷”这一概念的含义,往往会被现代人理解为哲学上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折衷 主义,这是误解。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折衷不 仅有调合矛盾 的意思,更有求恰当、求确当、不偏颇、不片面的解释。《说文》: “折,断 也。” 《广韵》: “衷,当也。” 《韵会》:“折衷,平也。” 《史记 ·孔子世 家》: “折衷于夫子。”注: “折,断也,衷,当也。”那么,刘勰在《文心雕 龙》中的 “折衷”是哪一个意思呢?陆侃如、牟世釐《文心雕龙译注》 说: “折 衷,即折中,折是判断,中是恰当。”周振甫在《文心雕龙选译》中说,折衷,就 是 “求至当,求恰当”。显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 “折衷”,就是 对文学 理 论 、 作 家 、 作 品 力 求 作 出 恰 当 的 评 判 。 二、 “折衷”——刘勰坚守的文学批评方法 刘勰不但在文学批评理论上坚持折衷的原则,而且在文体论、技巧论、批评论中 时时注意用折衷的方法来衡量。 首先,折衷的方法体现在刘勰的文体论中。对于骚,他主张 “酌奇而不失其贞, 玩华而不坠其实”;对于赋,他要求 “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 本”;封禅要 “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章表要 “要而非略,明而不浅”;启应 “文 而不侈”,笺应 “简而无傲”。所有这些,都要求作家准确把握所用 文体的特 征,写作时力求恰当而不偏执。酌奇失贞,玩华坠实,文新无质,色糅无本,意古 晦于深,文今坠于浅,要而略,明而浅,文而侈,简而傲,都是因为追求 某一个 方面的特色而背离了折衷的原则,走向了极端。刘勰在肯定酌奇、玩华、文新、色 糅、意古、文今等特色的同时,提出防止出现偏离 “衷”的倾向,不但对文 体的 特点作了界定,也对宋、齐以来的不良文风给予了纠正。 其次,折衷的方法渗透在论述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方面。论夸饰,刘勰认为要 恰到好处,应做到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说隐秀,他推崇浑然 天成: “晦塞 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谈镕裁,他追求 “情周而不繁”, “辞 运而不滥”。不难看出,这些要求都表现了刘勰求至当、不偏颇的折 衷思想。刘 勰在阐述中,还往往丽出两种片面的表现,吸收它们某些合理的成分,

文档评论(0)

大漠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